港鐵車務總監金澤培表示,切勿輕視每班車縮減8秒鐘的成效;以荃灣線為例,在早上繁忙時間每班車縮短8秒,便可增加10班列車行駛,接載量可增加兩萬人次,大大疏導該站早上擠擁情況。
繁忙時間每班車縮減8秒鐘至2分鐘(120秒)一班。即原本2分8秒(128秒)一班。假設繁忙時間不變,班次為n。即:
128 n = 120 (n + 10)
8 n = 1200
n = 150
繁忙時間總長 = 2分 ( 160 ) = 320分 = 5小時20分
有這麼長?
如果10班列車是對開,則繁忙時間總長減半,但大部份在荃灣線上班的人只往中環金鐘方向,實際有效載量只可增加一萬人次。
10班列車載兩萬人次,80班列車載16萬人次。3條鐵路線每星期合共增開368班列車(按比率可接載73.6萬人次)。卻又報每周可額外增加接載80萬人次乘客。按比率額外多一成左右。
資料怎樣才吻合呢?
參考
Pages
▼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廣府話:(鬥)木佬
以前做家具,多數請(鬥)木佬。可是,根據東漢《說文解字》,鬥者,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難道以木頭為武器,互相攻擊。
其實,正寫應該是鬭木佬。鬭,《唐韻 》 都豆切,《說文解字》遇也。後來,成為鬥的假借字,《玉篇》爭也,《廣韻》鬭競。鬭木,鬭合木材,把木造的零件接合一起。《朱子語類》卷十八:“蓋當時一問一對,只説得一件話。而今卻鬭合平日對問講論作一處,所以分明好看。” 宋史介翁《菩薩蠻》詞:“柳絲輕颺黃金縷,織成一片紗窗雨,鬭合做春愁,困慵熏玉篝。”
廣府話中,唔好鬭我,就是指不要接觸我,完全採用東漢鬭的字義。
今日香港鬭木式微,做廠的也式微,做廠的智慧能否帶領香港前進?
其實,正寫應該是鬭木佬。鬭,《唐韻 》 都豆切,《說文解字》遇也。後來,成為鬥的假借字,《玉篇》爭也,《廣韻》鬭競。鬭木,鬭合木材,把木造的零件接合一起。《朱子語類》卷十八:“蓋當時一問一對,只説得一件話。而今卻鬭合平日對問講論作一處,所以分明好看。” 宋史介翁《菩薩蠻》詞:“柳絲輕颺黃金縷,織成一片紗窗雨,鬭合做春愁,困慵熏玉篝。”
廣府話中,唔好鬭我,就是指不要接觸我,完全採用東漢鬭的字義。
今日香港鬭木式微,做廠的也式微,做廠的智慧能否帶領香港前進?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廣府話:唔使問阿桂
唔使問阿桂,意思是指一些壞事,通常是那些做慣壞事的人做的,因此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不必多問了。邊個係阿桂?
原來係清末貪官李世桂。光緒年間駐守廣州五仙門。任內勒索進出城門的商旅,誣良為盜,賄賂上司以換取升官的機會,後來他更升至守城參將,期間包煙庇賭,總之無惡不作。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清政府借口籌募海防經費,公開設餉開賭,李世桂與投得賭權的惠泰公司勾結開「闈姓」,慫恿科場主考官作弊。其實當時「闈姓」的賭博形式是以科場放榜第一名的姓氏作為投注對象,人們越多投注的姓氏,李世桂便聯合主考官不選該姓氏,而選取一些無人投注的姓氏,藉此騙財。因此當時的廣州市民提起他的劣行,無不咬牙切齒。
直至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即1905年),清政府取締當時廣東巡撫一職,改由兩廣總督岑春萱兼任。岑總督為了整頓廣州的市政事務,於是大力整肅貪官,加上當時李世桂是當地著名的大貪官,因此岑總督首先把他拘押審訊,目的是起殺一儆百的作用,對當時的廣州人來說,這可算是大快人心。
後來的廣州人對李世桂的劣跡,人們用了粵謳傳唱的形式,創作了一首名為《問阿桂》歌曲。《問阿桂》的部分歌詞是這樣的:「唔使問阿桂,阿桂如今實在慘悽。自從被押日夜咁震巍巍,想起往日何等逍遙,今日何等閉翳,總係孽由自作,不得運舛時低……」,歌曲的第一句是「唔使問阿桂」,由於當時傳唱極為流行,因此「唔使問阿桂」這一句就成了現今亦流行的俗語,也泛指一些好像「阿桂」這種做了壞事的人,別人也不必查問,也理所當然地判斷為罪有應得了。
資料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2004/06/17/WH0406170004.htm
原來係清末貪官李世桂。光緒年間駐守廣州五仙門。任內勒索進出城門的商旅,誣良為盜,賄賂上司以換取升官的機會,後來他更升至守城參將,期間包煙庇賭,總之無惡不作。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清政府借口籌募海防經費,公開設餉開賭,李世桂與投得賭權的惠泰公司勾結開「闈姓」,慫恿科場主考官作弊。其實當時「闈姓」的賭博形式是以科場放榜第一名的姓氏作為投注對象,人們越多投注的姓氏,李世桂便聯合主考官不選該姓氏,而選取一些無人投注的姓氏,藉此騙財。因此當時的廣州市民提起他的劣行,無不咬牙切齒。
直至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即1905年),清政府取締當時廣東巡撫一職,改由兩廣總督岑春萱兼任。岑總督為了整頓廣州的市政事務,於是大力整肅貪官,加上當時李世桂是當地著名的大貪官,因此岑總督首先把他拘押審訊,目的是起殺一儆百的作用,對當時的廣州人來說,這可算是大快人心。
後來的廣州人對李世桂的劣跡,人們用了粵謳傳唱的形式,創作了一首名為《問阿桂》歌曲。《問阿桂》的部分歌詞是這樣的:「唔使問阿桂,阿桂如今實在慘悽。自從被押日夜咁震巍巍,想起往日何等逍遙,今日何等閉翳,總係孽由自作,不得運舛時低……」,歌曲的第一句是「唔使問阿桂」,由於當時傳唱極為流行,因此「唔使問阿桂」這一句就成了現今亦流行的俗語,也泛指一些好像「阿桂」這種做了壞事的人,別人也不必查問,也理所當然地判斷為罪有應得了。
資料來源:
http://paper.wenweipo.com/2004/06/17/WH0406170004.htm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廣府話歷史﹔得戚
為何得戚(敕)就是意氣風發?
《後漢·光武紀註》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廣韻》恥力切(c-ik)《集韻》《韻會》蓄力切(c-ik)剛好與親戚的戚同音。戚,《廣韻》《集韻》《韻會》倉歷切(c-ik)。
得到敕書,究竟有多威風?台灣就興建了玉敕文武廟。其實敕書在漢朝至晉朝期間泛指長輩或官吏對後輩或幕僚的告誡。後來,南北朝才專指皇帝寫給臣僚的詔書。宣讀敕書,人人俯首,乖乖聽話,何等威風。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申報有制度,糾察有法依
特首申報制度,4月開始諮詢。法例如何立,難道全民做糾察?豆察定狗察,究竟有誰知?
糾字古代有兩個讀音:九(gau2) 和 矯(giu2)
《大宋重修廣韻》居黝切(geoi1+jau2 = gau2)。修正後的《集韻》則說吉酉切(gat1+jau5 = gau2),音朻。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geoi2 + jiu2 = giu2)
又《洪武正韻》舉有切,音九。(geoi2 + jau5 = gau2)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geoi1+jau5 = gau2)
只有明末正字通記載,糾俗字為紏,音tou2。可能,d/t時有轉換,現在讀音約定俗成了斗。
糾字古代有兩個讀音:九(gau2) 和 矯(giu2)
《大宋重修廣韻》居黝切(geoi1+jau2 = gau2)。修正後的《集韻》則說吉酉切(gat1+jau5 = gau2),音朻。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geoi2 + jiu2 = giu2)
又《洪武正韻》舉有切,音九。(geoi2 + jau5 = gau2)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geoi1+jau5 = gau2)
只有明末正字通記載,糾俗字為紏,音tou2。可能,d/t時有轉換,現在讀音約定俗成了斗。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唐梁較量特別拚命
二人較量,互相抹黑,拚命競選。拚命雖常見於宋詞,但也有例外,如陸游一落索:花前須判醉扶歸,酒不到劉伶墓。我等講判命,早見於唐詩。
譬如,白居易酬舒三員外:已判到老為狂客,不分當春作病夫。杜甫曲江對酒: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可是仍非本字。據聞方言:楚人凡揮棄物謂之拌。廣雅釋詁一:拌,棄也。吳語也用拌字,指豁出去。
譬如,白居易酬舒三員外:已判到老為狂客,不分當春作病夫。杜甫曲江對酒: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可是仍非本字。據聞方言:楚人凡揮棄物謂之拌。廣雅釋詁一:拌,棄也。吳語也用拌字,指豁出去。
廣府話歷史3
廣府人喜歡「嘆」
茶。嘆茶真是嘆?嘆,嘆氣,嗟嘆,感嘆,嘆為觀止。歎,同「嘆」字。飲茶都感嘆,享受嗎?看來,應該是儃茶。儃,從容悠閒的樣子,即普通話說的儃儃。儃儃,舒閒貌。《莊子·田子方》儃儃然不趨。歷史多麼久!可能原本讀音,明朝《正韻》徒亶切,壇上聲(tan2)。由於讀音接近癱,改讀成「嘆」。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廣府話歷史的片言隻語2
廣府話歷史悠久,片言隻語都來自經典。
揈
《唐韻》《集韻》呼宏切(f-ang),音轟。擊聲。
又揮也。或作㧦。
又《集韻》翾縣切,音絢。擊也。與㧦同。
又《韻會》居六切,音菊。
即係我等講,係心口揈幾拳。既然無下垂,凌亂,搖動,狼狽之意,何來寫作吊吊揈?
漚
《唐韻》烏候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0-ou),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漚,柔也。《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楚人曰漚。此云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註》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浮漚也。《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古代有漚鬱,現代有漚臭。老舍駱駝祥子:"除了一件灰色單軍服上身,和一條藍布軍褲,都被汗漚得奇臭"。
畀
宋朝《集韻》必至切《正韻》浦至切,音比。先秦時期《爾雅·釋詁》畀,賜也。《書·洪範》不畀洪範九疇。《傳》畀,與也。《詩·衞風》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傳》畀,予也。
又人名。楚昭王妹季芉,字畀我。見《左傳·定四年》。
[探] *改為言字旁
宋朝《集韻》《類篇》時占(s-im)切,音蟾(sim)。言不實也。所謂 [探] 人落搭。
扯大奅
奅 《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炮。起穫也,亦大也。《揚子·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虛大、張大。說文解字:奅,大也。段玉裁˙注:此謂虛之大。 因此,扯大奅意指胡扯,不著邊際地誇大吹噓。
揈
《唐韻》《集韻》呼宏切(f-ang),音轟。擊聲。
又揮也。或作㧦。
又《集韻》翾縣切,音絢。擊也。與㧦同。
又《韻會》居六切,音菊。
即係我等講,係心口揈幾拳。既然無下垂,凌亂,搖動,狼狽之意,何來寫作吊吊揈?
漚
《唐韻》烏候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0-ou),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漚,柔也。《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楚人曰漚。此云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又漚鬱,香氣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註》渥與漚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浮漚也。《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通鷗。《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古代有漚鬱,現代有漚臭。老舍駱駝祥子:"除了一件灰色單軍服上身,和一條藍布軍褲,都被汗漚得奇臭"。
畀
宋朝《集韻》必至切《正韻》浦至切,音比。先秦時期《爾雅·釋詁》畀,賜也。《書·洪範》不畀洪範九疇。《傳》畀,與也。《詩·衞風》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傳》畀,予也。
又人名。楚昭王妹季芉,字畀我。見《左傳·定四年》。
[探] *改為言字旁
宋朝《集韻》《類篇》時占(s-im)切,音蟾(sim)。言不實也。所謂 [探] 人落搭。
扯大奅
奅 《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炮。起穫也,亦大也。《揚子·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虛大、張大。說文解字:奅,大也。段玉裁˙注:此謂虛之大。 因此,扯大奅意指胡扯,不著邊際地誇大吹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