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變音變文

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人類的語言及文字都是不斷轉變。好像中文從古代到現代,由單字詞發展到雙字詞,由一個假借字演變出很多新字來作分工,筆畫不斷繁簡交 替。婦女的婦,以前廣府話讀po(抱),現在讀fu(府)。詞彙也不斷演進。唐代吸收西域文化,同時很多印度佛教詞彙進入。譬如:世界。清朝則輸入不少滿語詞彙,如馬馬虎虎。民初則輸入大量日本詞彙,如經濟, 政治,哲學。可見,現代的中文跟古代中文比較,已經面目全非。幸好我們還能發現當中的紐帶,使用同樣的文字,否則還以為是模仿出來的產物。

自古以來,北方及東北的民族曾經模仿漢字來製作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就是從漢字的基本筆劃來從新根據六書建立出來。契丹大字則從漢字簡化筆劃或作一些修改來創造出來。日本則在平安時代借用漢字來表音。

同樣的文字在幾百千多年的歷史中,都被賦予不同的意思。好像鉤心鬥角原本描寫宮殿群中屋頂在空中緊密交錯的樣子,現在被認為是人群中的明爭暗鬥。古代英語中fair原本解作漂亮,現代英語中的fair卻解作公平。

同 樣的故事也可以變化成不同的模樣。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裡發現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學寫卷,學者泛稱之為「變文」。「變」是改編、改寫的意思;而「變文」 就是將佛經或史傳、傳說改寫為通俗故事的一種作品。由於它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一個失落已久的重要環節,所以受到許多人的重視。本書即在介紹其起源、體裁及 作品等。

其實,「變文」與「經文」的最重要分別是「經文」給僧侶看的,「變文」是講給一般民眾聽的。為了讓大眾明白佛教的教義,故事的道 理,只好利用淺白的故事和文字。就像以前美國推行的簡單英語,讓大眾不需要學習艱深詞彙而更容易吸收內容。可是,到了某個階段像簡化字問題,過分簡化導致 語義的迷失,失去了原本溝通的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