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高速鐵路效益的計算方式

一項基建是否應該興建,應該最少分兩個層次考慮。首先是能否在30年左右收回成本,等於股票市場市盈率,即每年大概3.3%利潤。試想作為公用股的中電控股有限公司市盈率都有12左右。如果利潤過低,等於經營失敗,投資失當。第二層次,由於基建是公共財產,應該考慮是否有益於整個社會,看似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以所產生的經濟量為準則。舉一個類似政府常常說的例子,多了高速鐵路,每個月可能多了十萬遊客,平均每個人消費3000元,一年旅遊收益大概3億,30年就是90億。如果高速鐵路本身能夠符合第一個條件,那90億就袋袋平安,否則就是補貼投資的損失。

計算高速鐵路效益,當然要知道鐵路成本與營運收入。

鐵路成本包括固定的建築成本,經常性的營運成本。興建鐵路,速度越高,建築要求越嚴謹。列車速度越高,路軌越要筆直,轉彎的地方要適當地傾斜來增加向心力。列車速度越高,路軌越要平坦,誤差要非常少,測量工具要非常準 確,地基要更保持一致的沉降,施工難度大增,成本自然大增。同時對建築材料的要求也大增,要避免冷縮熱脹導致路軌變形,所以建材內要減少雜質,成本又 自然大增。列車速度越高,路軌不能有任何雜物,要採用無碴路軌,建築材料不能容易剝落,否則物件高速撞擊車身容易導致機器故障,成本又自然大增。

列車除了要流線型降低風阻外,還要好好保護底盤。高速列車的輸電裝置要加強保護,電壓要高度穩定,在高壓電纜上高速滑動會產生大量電磁波。平時在九廣鐵路上,列車進入車站前總有吱 吱聲,就是電磁波釋放所做成。除了路軌,列車,車站外,還有信號系統,供電設施,軌道旁的逃生設施,維修通道,隔音設施,站外的交通設施和接駁公路等等。 建築成本當然要計算這些主體與配套建築工程所需要的費用。興建前要徵收土地,徵收開支要計算入內。如果經過民居或者溼地,也要向居民與生態環境作出補償。根據2008年,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造價已經是395億。現在飆升到600億


營運成本,運作上需要投入的資金,維修費用,運作帶來的污染與副作用所衍生的支出。列車速度由200km/h上升至300/km,增加至1.75倍,所需要的電力增加了3.0625倍。由於停車距離增加,班次不能太密。安全程度要提高,電腦系統變得越精密越複雜,需要更昂貴的技術人員。這些各樣的成本將會在票價上反映出來。可惜,營運時期,社會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卻不能在票價上反映。跨境的鐵路可以帶來治安管理問題,警方需要更多人力。


經濟利益要看看建築與營運時期所帶來的就業,鄰近地區經濟運作效益,全國性經濟運作效益。

很多時候看到反對聲音只是從某些居民的交通需求作重點。想想如果今日要興建飛機場到各地城市,難道因為不能與便捷的跨境巴士相比而要擱置嗎?每一種交通工具有其優點/缺點。採用飛機,出入境耗費了大約1.5小時,航程超過一小時才開始有效率。香港到台北的航程大約一小時,所以基本上香港到長沙或福 州,長江以北的飛機航程才有效率。基本上,半小時航程覆蓋了整個廣東省,即總需時3小時。現在廣深鐵路全長147公里,時速200公里,車程需要不多於1 小時,以這個速度理論上大概3小時覆蓋了整個廣東省。現在東西走向未能接近這個時間,只因為東西鐵路走線的問題,覆蓋率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省內交通可以以鐵路為主。省外則可依靠飛機。

建築時期的經濟效益,主要看資金流轉的倍數效應或者貨幣擴張。這個是什麼呢?政府建築開支100元,建築商賺了10元,80元就是建築商支出,80元可以是薪金,供應商或者二判的收入。假設他們會繼續消費64元,得益的零售商繼續消費52元。如此,最終總消費額可以是原來的3.5倍。如果整個過程在香港或者中國發生,得益一定是香港與中國。香港政府工程的採購不是以本地為優先,只採取一視同仁的公平競爭方式。可以說是可貴之處,也可以是限制之處。在這個開放式的香港經濟,倍數效應可能不超出2倍。因此,中國可以通過大量的基建來增加資金流動,而推高國民生產總值。無論怎樣,建築時期的經濟效益只是短期效果。

營運時期的經濟效益,分為鐵路本身的利益,這依靠客運量。哪些才是目標乘客?高速鐵路票價高,對象自然不是草根階層,而是中產或以上的人士。如果交通服務對象是草根階層,票價不能高,速度也不能高。如果不是單純客運,商業用戶的貨運應該好好計算,因為他們願意付出多,可以彌補乘客的票價。

首先,計算客運需求不能單以人口作準則,要了解流動範圍。有很大交通需求的是中高薪金的工作人口與遊客。譬如,廣深港高速鐵路服務區域,香港常住人口700萬;廣州常住人口1018萬,流動人口466萬;佛山人口達592萬;東莞總人口達1000萬;深圳常住人口876.83萬,流動人口648.76萬。廣佛東深總人口大概4600萬,整個珠江東岸總人口5300萬。如果計算工作人口,香港大概500萬。根據中國人口結構,估計工作人口佔69%,廣佛東深工作人口分別大概1023萬,408萬,690萬和1052萬,總數達3174萬。當然工作不一定要四處走,看看每日平均有30萬人次出入羅湖口岸,佔工作人口6%。可預計廣佛東深190萬在職人士往返各地。問題就是他們到哪裡去?東莞主要是廠,廣深則主要是辦公室,佛山比較平均。港廣佛東深五個地點,去東莞佔一半;從廣州去香港,估計只有六分之一機會,即10.2萬人。深圳大概10.5萬人,佛山大約4萬,東莞大約6.9萬,理論上應該會有31.6萬。這個當然假設五地產業緊密程度一致。可惜,現實環境限制隨時打了75折,可能最後每日只有24萬人。

好了,明白了交通需求後,便要知道有什麼交通選擇。譬如廣深港高速鐵路,東深兩地鄰近香港,原本的鐵路已經很方便,不會考慮高速鐵路。剩下了廣佛兩地,每日大概10.65萬人會從內地往返香港。頭痛的是,那10.65萬人是新增的,還是從舊鐵路拉客?根據政府2008年的資料,2014年完工,2020年每日可接載10萬名乘客,職位1萬個。假設600億建造費,分30年。2020年的平均成本20億,營運成本大約1.8億(香港工資中位數18,000元),加上其他電力保險,總成本最低22億。每名乘客每日最少負擔2,200,000,000/100,000/365 ~= 60元成本。

最終計算結果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