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寫到計算人流問題。根據香港往內地公幹比率並且香港與內地業務也均質,才估計廣州佛山兩地,每日大概10.65萬人會從內地往返香港。實際情況是,大部分零售與生產業務都集中在內地,所以大部分人流都是從香港北上,南下的應該主要尋找商業合作、合約、法律,所以南下商務人流應該相對少。因此,可以猜測南下商務人流是北上的20%,大概2萬。根據旅遊發展局,除了商務人流外,就是觀光人流。2009年1月至8月(243日),來自中國內地遊客有115.5萬,平均每日4700人。於是,兩者合共24700人。當新的鐵路開通的時候,那24700人不會是突然間新增出來的。他們本來主要從舊的廣深鐵路前往香港。樂觀估計有一半都採用高鐵前往香港,便有12350人。
根據香港統計處2009年8月的資料,就業人口349萬左右。2006年,在內地上班的有101,811人,從事批發零售出口的有28,386人,估計散佈在廣深東為主;製造業有51,952人,估計散佈在東莞為主;金融保險地產有8230人,估計散佈在廣深為主。香港方面,潛在高鐵乘客大約28386 x 2/3+51952 + 8230/2 = 74991人。當中東莞佔28386 x 1/3+51952 = 61414人(81%),廣州佛山佔13577人(19%)。
願意坐高鐵,要看乘客住在哪裡。最多在沙田區9666人,元朗區8382人,東區7946人,觀塘區7644人,屯門區7582人,荃灣區6132人 ,葵青區6437人,九龍城區6344 人,西貢區6184 人,灣仔區 2796 人,南區 2864 人,中西區 3306 人,油尖旺區 4237 人,深水埗區 4682 人,黃大仙區 5150 人,北區 5395 人,大埔區 5632 人。願意坐高鐵的港島區佔16912人,一半願意坐高鐵的九龍區佔28057 人,不願意坐高鐵的新界區佔56842人。願意坐高鐵的大約30941人,佔總數30%。74991 x 0.3 = 22,497人。
潛在願意坐高鐵南下的乘客大約12,350人,潛在願意坐高鐵北上的乘客大約22,497人,總數34,847人。
今年,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造價已經是600億元,攤分30年,每年20億元,營運支出每年2億元,
每人每日負擔172元成本,需時48分鐘,另外花大約30分鐘人民幣5元(港幣6元)坐地鐵到廣州市中心,即78分鐘,平均每分鐘2.28。現在紅磡去羅湖港幣31.3元,需要42分鐘,羅湖到廣州人民幣70元(大概港幣78元),需要55分鐘,
總共97分鐘,
港幣109.3元,平均每分鐘1.13。可見,高鐵平均每分鐘成本是原有鐵路平均每分鐘車資的2倍,運作速度是原有鐵路的1.24倍。怎樣看,高鐵很貴。如果從乘客心理,速度與平均每分鐘車資大約成正比,可以接受的車資水平大約港幣109.3元x1.4 = 153元。
如果利潤大概5%,推算出車費中的成本預算是140元,一年等於140元x34,847人x365=17.8億。香港段造價要不超出534.2億。別忘了81%去東莞,不能全部以140元計算。如果東莞車資是全程的60%,成本預算要下調32.4%,即361.1億。
看來差距很大。如果西鐵錦上路為終點站,香港境內的隧道由26km減少為14km,紅磡到錦上路22分鐘車資15.9,柯士甸到錦上路18分鐘,九龍站到錦上路24分鐘。剩下的路段錦上路到福田大概17km。根據高鐵需要26km加速到300km/h(83.3m/s),加速大約為每秒增加 0.133m/s。17km內最高速度為171km/h,需時12分鐘。香港段需時從
14分鐘延長至34分鐘,紅磡
到廣州市中心時間增加至98分鐘,柯士甸到
廣州市則要94分鐘。完了,紅磡經過舊鐵路到廣州只要97分鐘。誰坐高鐵?
九龍站到青衣13分鐘,如果從青衣專線到錦上路時間接近從荃灣西到錦上路的8分鐘,這樣都需要21分鐘,比現有九龍站到錦上路22分鐘快很少。青衣到錦上路的專線幫不上忙。誰坐高鐵?
從現在的模式,無論香港段怎變,都像不可行。轉換一下考慮因素。譬如廣州的未來發展,與佛山市區連接,十年後的石璧成了今日的天河區的模樣。舊路需要127分鐘,原定新路只需要48分鐘(2.9倍速度=>可接受水平上升到300元),省錢方案的新路只需要68分鐘左右(1.9倍速度=>可接受水平上升到200元)。一下子就扭轉了。
可見高鐵總站附近地皮快速升值。2005年西九龍海輝道地皮估計44億。2009年,估計渡船街一帶有132億,柯士甸站地皮超過130億,高鐵總站也超過130億,基本上超過了600億的一半。上海街到廣東道一般樓齡大約35年至40年,地皮因為高鐵總站上升到超過100億也不足為奇,預見不久又會重建。到時候,政府又增加收入。
當初沒有天幕作為標誌性建築,今天高鐵總站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