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公平社會有賴公平教育

廿多名家長趁平機會舉行公開論壇,帶同子女到會場外請願,反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認為一旦立法,會對子女造成不良教育。

雖然廿多名家長只是全港家長中的少數,不代表什麼。但為什麼他們覺得自己十分合理呢?

傳統社會忽略性教育和其他性傾向。於是很快就認為不對。咁樣未了解先定論係唔好。另外一種就係唔反對人等係同性戀,但唔想自己仔女係,因為唔知點面對價值觀嘅衝突。為左避免問題發生,寧願話唔好。

性傾向係先天,沒有對錯,也不能憑行為和習慣而改變。針對別人不可改變的特質所產生的歧視是不應該的。各種性傾向人士應該享有選擇配偶的權利,並且能夠組織家庭、生育和領養子女。

那麼是否抑壓個人喜好?當然不是,做朋友與否絕對有權選擇,但也不可因個人喜好影響學習、工作和公眾活動等各方面。

公平的社會需要每個人都明白公平的重要性。這有賴公平教育。如果家長都忽視,子女又怎能明白?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特首笑話土地與人口無關

/從常識出發,人要衣食住行,要工作,生理滿足,心靈滿足。食物需要土地,住所要土地。因此,當土地有限資源自然有限,可承受的人口自然有上限!林超英也如是說!很難想像人口政策與住屋問題無關!

根據1919年英國生活標準為 12戶/英畝。1英畝等於660英尺乘以66英尺,即每戶有3630平方尺(每人1210平方尺)。香港700萬人住在3億平方米市區面積,即平均每人有42平方米(420平方尺)。如果居所之間保持合理空間,和為基礎設施保留土地,住宅樓宇都保持十層以上。保持三十層則可達到每人1210平方尺。現實是大部分新建住宅都有47層,但單位很少有一千尺!雖然居住空間明顯太小,從外看卻已很擠迫。

另外不應以偏蓋全,單以人口增長率當作問題的全部。人口總額是現時的問題,增長率則顯示未來問題。

輪候公屋問題主因是停建公屋多年。排隊上公屋年紀便愈來愈早,隊伍愈來愈長,問題不斷惡化。另一方面,缺乏居屋供應,要離開公屋的富戶便強行跳進私人樓宇市場。

雖然主因如此,但不可在人口政策持放任態度,加劇不確定性。看他的思維,多矛盾,比較外國時就關心人口增長率,當市民關心單程證移民時就不理人口增長率。當自己處理房屋,就忽略人口增長率。

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admin/html/2013/09/20130915_072832.shtml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終於iPhone有東西吸引我

最近蘋果有新產品,坦白講已經沒有過人技術。其實一早就沒有,只是賣設計,賣感覺。今次推出的TouchId反而吸引我。因為比屬入密碼方便,比畫圖鎖保障程度高,也減少無辜鎖機。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唐君毅的信疑悟通言(轉載)


(一) 信

此文所謂學問之階段﹐要活看不要死看﹐人一生學問當如此﹐對任一學問亦當如此。

學問的第一階段﹐是相信他人的話﹐此他人﹐或是父母﹐或是朋友﹐或是師長﹐或是所佩服的今人古人﹐或是公認的聖賢﹐而依他的話去思想。

小孩子初走路時﹐必須扶著大人的手走。

學問的第一階段﹐不能是懷疑﹐與反對。因絕對的懷疑﹐是一虛空﹐不能成一開始。絕對的反對﹐使任何學問的開始﹐成不可能。

一個小孩子﹐愈能專誠的聽人講故事或講話者﹐這小孩子便愈是大器。

一個人聽人講話﹐而不假思索便先信為真﹐不疑其為欺騙﹐這亦是其愚不可及的大器。

器之大﹐在其能容物﹐人心之大﹐首先表現於其能信與願信之量。

(二) 疑

學問的第二階段是疑。

人因願信﹐欲求有所信﹐而聽人之話或讀古今人之書。然我們對持論相反之各種話與各種書﹐不能皆信。而人之話與書中之思想﹐亦可與自己之經驗及思想相異或相矛盾﹐而不能不疑。

對一切人之話與書中思想皆相信者﹐必至無一真信。這樣治學問﹐永不會有自己的思想﹐至多只能記得他人的話或書中之文字而已。 -- 此即記問之學。記問之學到家﹐亦不過等於一人形字典﹐人形辭書﹐此之謂讀死書﹐聽死話。

人之自己的思想之開始﹐是疑他人之話﹐疑書中所言﹐亦疑自己之意見思想﹐恐怕不對。而對相異相反相矛盾之思想﹐求一抉擇﹐求一會通。

人在疑時﹐如小孩之開始獨立走﹐左亦不是﹐右亦不是﹐忽然跌下﹐忽然爬起。

人之學問歷程﹐都必須經過一羣疑並興﹐寢食俱廢之階段。在此階段﹐我們常不免覺父母﹐師長﹐朋友﹐古人﹐今人﹐聖賢先知之言﹐若無一可信。煩悶之極﹐常會生何必讀書何必治學之感。

然人不經「疑」者學問必無進步。而在學問中﹐愈能大疑者﹐而感大煩悶者﹐愈是大器之微徵。

(三) 悟

學問的第三階段是開悟。開悟是任何學問歷程中都有的。

疑是山窮水盡疑無路﹐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是菰蒲深處欵無地﹐開是忽有人家笑語聲。

人家笑語聲﹐只是自家笑語聲。這即是在可疑的一切之外﹐發現不可疑的某物或某事或某一道理﹔由此而發現不可疑的某些物﹐某些事﹐某些道理。

「誰謂河廣? 一葦航之。」人只要發現一個不可疑的﹐便可開始去航渡真理與學問之海。

各人所發現的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可各不相同。但是一定要有。亦絕不會莫有。重要的是人要常常去自覺其有﹐人之思想﹐乃自然環繞此不可疑者﹐而生長而開展。

人在覺有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時﹐人在學問境界中﹐才可說有心得。此所心得者﹐無論是異於人﹐或同於人﹐都是我的心得而屬於我﹐皆對我有至高上的價值﹐亦莫有人可以奪去。

人在學問中﹐有心得時﹐便會自覺以求有所心得﹐為學問之目的。於一切他人的話﹐一切的書的文字中之一切思想﹐都要反求諸自己的心﹐而看其是否真安放得進去。於心不安﹐絕不含糊﹐而不即信為真。把他擺在心之角落中。此時人是「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人﹐不敢以為非也。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何況朋友? 何況師長? 又何況名流學者? 何況流俗的意見? 人在學問中﹐真有真知灼見﹐便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人由此而自己作自己思想的主宰。而人只要真能為其自己思想的主宰﹐人遂皆可在其獨立蒼茫自用思想時﹐自覺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四) 通

學問的第四階段﹐是由一點一滴的心得﹐連系成綫﹐成蛛網﹐成面﹐成體。人的心﹐乃以思想的內容之逐漸廣大而開展﹔於是其自尊心亦一復向上凸冒﹐更絕不至化為驕傲。乃由其心之廣大開展﹐化出一涵容他人之相異思想的度量胸襟。與我相異的思想亦許真﹐亦許錯。與我相異而皆真者﹐皆如道並行而不悖﹐人乃見真理世界﹐真是坦坦蕩蕩的亁坤。與我相異而錯者﹐與真固不相容。但是一切觀念思想的錯誤﹐都由於其越位。把越位的觀念思想﹐重加安排﹐使之各還原位﹐即不錯。馬有角是錯的。但角的觀念﹐本身並不錯。角的觀念﹐本是用在牛羊類的。牛羊有角﹐原是真理﹐把馬與牛羊混淆﹐乃生馬有角之錯。去此混淆﹐把角之觀念﹐再還於牛羊之類﹐便對了。

一切人類之錯誤﹐皆可作如是觀。由此而我們遂知一切人類之錯誤思想﹐皆依於真理﹐亦皆可重加組織安排﹐而化之為真理。

由此而人可了解錯誤的世界。錯誤的世界之底層與上層﹐皆是真理之世界。無論人如何犯錯誤﹐而此底層與上層之真理世界﹐卻永遠安靜而瑩澈。

人在真知錯誤之世界之底層與上層﹐即真理之世界﹐人遂知隨處翻過錯誤﹐透過錯誤﹐以發現真理﹐而同時能寬容他人與自己之錯誤。他知一切錯誤﹐在真理世界前﹐都只如浮雲過太虛。他們最後要隨風吹去的。

人之學問﹐到此境界﹐乃能有學問之樂。真理之世界是坦蕩乾坤﹐故可樂。真理之世界悠久而恆在﹐故可樂。樂真理之世界即樂道﹐樂道即學問之第四階段。

(五) 言

學問之第五階段是知言。知言是知真者之所以真之各方面之理由﹐而又知錯者之所以錯﹐與如何使錯者反於真﹐由此而後人能教人﹐能答人之疑問﹐能隨機說法與自由講學。

人之知一真理﹐總依於一理由。但是一真理﹐不只有一方面的理由﹐且有多方面的理由﹐以至有無數方面的理由。此即邏輯上﹐所謂不同前提可得同一結論。人常是自一條路通羅馬。然而條條大路都通羅馬。所以人從一條路到羅馬﹐不能便定居在羅馬。還要再離開羅馬﹐試去從條條大路走到羅馬﹐通羅馬。由此人才能把其他路上的人﹐亦帶到羅馬。並且對於想到羅馬而已走上崎嶇小路的人﹐或背方向而行的人﹐指出到羅馬的道路。此即是使迷失真理之路而犯錯誤者﹐知其所以錯﹐及如何可反於真。由此而後學者成為真正教育家。人要當教育家﹐亦才真知學問艱難﹐學問的無窮﹐與教人之不易。因通羅馬的大路﹐莫有人走的完。而走上崎嶇小路背方向而行的人﹐是太多了。

故人之學問﹐到了想當教育家的階段﹐人將重新再感到他自己之無知。

他之無知﹐是因為他之不能定居在羅馬﹐而要離開羅馬﹐去重走生疏的其他的路道﹔重與未到羅馬的人走錯路的﹐站在一起。這樣﹐他是不能免於無知之感的。因為他的無知﹐即是他自己的無知。於是他與他們不免同樣的要處處感到惶惑與疑難﹐並沿路問人。由此而到學問最高境界的人﹐看來便與無知無識的人一樣。曾到羅馬者與未到羅馬者一樣。你說你到過羅馬是無用的﹐因為大家同在一生疏的路上。

這亦就是孔子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蘇格拉底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牧羊人此時自己亦化為一個羊。聖人最後亦與初學步的小孩一樣﹐而只有一樸實的信心。即相信大家翻過崎嶇的小路﹐終會走上的羅馬大路。

這亦就是學問之最後的第六階段。

特首促教育局交林慧思事件報告



特首促教育局交林慧思事件報告?! 同樣引起公眾關注的,還有警方無力處理兩個意見不合的團體發生衝突。應否敦促警方或者成立獨立調查小組來提交一個客觀的報告呢?另外,接二連三在香港播放的美國電影都有程度不一的粗口,也能引起公眾關注會否對青少年造成影響,廣管局又應否提交一個客觀的報告呢?同樣,某些電視台的晚間戲劇節目中某些情節特別嚴重,也引起公眾關注會否對青少年造成影響,廣管局又應否提交第二個客觀的報告呢?
高官的個人利益申報制度都引起公眾關注會否對整個社會對政府的信心,為何不敦促提交一個客觀的報告呢?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讀書難


對教育有熱誠的人應該要讀陶傑在光明頂所介紹的談讀書,再從錢穆和唐君毅說起。從讀書中反思對錯優劣,見賢思齊,見惡則思其所以惡,並引以為戒。在爭議中本著良心辨方向,誓保精神清泉以漱溟於俗世。

光讀而不思則讀不到其所以,光思而不讀則無以為據而入虛妄。廣讀反思則盡見世情之對錯,手法之優劣,文章之高下,加以融匯貫通,如通識之本質。

讀一本書易,讀通一本書難,多讀十本以知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才可作對比。早見某君程式只靠比較各個視頻內容來判斷前文後理,而無該科知識,便得到如新學生的理解效果,可見有所不足。


讀書養德,教化眾人,天經地義。唯獨缺乏邏輯,社會運作基礎鬆散,失效後只是推倒重來。循環的歷史教訓更早使人迷茫。形上的追求暗示形下的軟弱,思想精神無法引領社會發展,也使人迷茫。

On the search of self developmen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bout why reading a lot.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And you do not look like a techie.

A techie can master a tool. He can transform human solution into computer solution. Even most of the algorithms are inspired from daily life.

However, the limit is on the tools themselves. It can be good if tool is used properly. It is bad if tool is misused. Technology should set us free but the authority uses it to enslave us. Text message tool makes communication easier and faster but not yet better. Videos enrich the sensation but not the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removes the barrier among people and also reduce the combat distance in the conflict.

I am not reading a lot. Some more peoples and friends do read a lot. Reading can broaden my vision. Reading various types of books can enrich myself. It is also a certain kind of the kick start of self development. Know it before you work on it especially when it is not something new. As the time goes, certain areas will be the targets. Systematic reading and exercise is required. It is quite similar to studying a PhD program.

Someone asked why a student need to study Ancient Japanese language when he is going to write PhD paper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Why is it required to stud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when studying Chinese history? In fact, nobody would tell you what do you need to study before reaching a milestone of your research. All those things should be discovered by yourself. We assume a researcher or a PhD student is reasonable, we may trace the reasoning path. Study Ancient Japanese language when studying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because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researchers may not know the relations before studying. In fact, most of the (new) relations are found after studying in other similar areas.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original desires of mankind. Self-development is also a natural tendency. These affairs should be driven by some ultimate goals and values defined in humanities. And this would make us human.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勇敢新世紀



Google 電腦駕駛系統

這些車輛使用照相機、雷達感應器和激光測距機來「看」其他的交通狀況,並且使用詳細地圖來為前方的道路導航。谷歌說,這些車輛比有人駕駛的車更安全,因為它們能更迅速、更有效地作出反應。然而,在所有的測試中,都有人坐在駕駛座上於必要時可以隨時控制車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3l5X3gYHPo



iCub 自動學習機械人
行為與學習模式跟兩歲小孩沒有什麼分別。現在已經生產第二十部作研究之用。
http://www.icub.org/projects.php

科技不斷進步,人類社會能否適應嗎?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計算遊行人數


高士威道中央圖書館門口經過軒尼詩道到紅棉路天橋有3.1公里(3100米)[1] 。紅棉路天橋到遮打花園有170米。路線總長度本為3270米。但計算總人數,隊伍總長度應包括從記利佐治街地鐵站出口到維多利亞公園球場的350米路段[2]與怡和街一段電車路的350米路段[3]。 因此隊伍總長度是3100+170+350+350=3970米。

另外從時間方面,可以推算等候出發的人數。2:30PM七一遊行隊伍由香港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出發。4:30PM七一遊行隊伍龍頭抵達遮打花園[4]。 龍頭前進平均速度3270米/7200 = 0.45米/秒,十分合理。5:30PM隊伍龍尾才可離開起步點維園[5]。當4:30PM,如果龍尾可以順著高士威道往東區延伸,隊伍應該可以延長多3270/2=1635米。總長度為3970米+1635米=5605米。由於遊行時有足夠空間行走,但又非有過多空間,大約2米可容3人遊行。因此,推算5605米可以直排8407.5人(8408人)。

隊伍闊度有多少?一般有三條行車線。巴士座位一排坐5人。兩車間距可容1人。那麼應該有18人。

隊伍人數自然是(8,408 X 18)人=151,344人(15萬1344人)。

以上純粹推論及計算結果,不是實際點算結果。

參考
[1] Google Map
[2] Google Map
[3] Google Map
[4] 新聞
[5] 新聞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廣西食狗節


廣西食狗節連翻遭受各界評擊後,廣西人則認為豬牛貓狗皆可食用。香港以及西方文明社會都認為貓狗已經是人類的朋友,狗狗甚至是人類工作夥伴,所以與人類一樣列入非食用階級。可惜,在某些國度,歷史長河中,工作夥伴是用來出賣,什麼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所謂唔熟唔食。

堆填區的問題

香港堆填區的問題日益嚴重。2011年全港堆填區每日處理13458噸廢物,比2009年每日13326噸,增加0.99%,多年來高踞不下。當中都市廢物佔67%(9016噸),可腐爛廢物佔都市廢物的44.4%,(廚餘佔都市廢物的34.9%,)其次是廢紙佔21.5%。

換算出來,2011年每日廚餘大約4696.842噸。北大嶼山的小蠔灣的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要到2016年才開始運作,就算運作都只能處理200噸廚餘,10%都沒有。政府究竟有沒有誠意?

早年建議石鼓洲人工島建焚化爐,現代焚化技術雖然安全而且效率很高,可有效地減少都市固體廢物的體積約達 90%,但需要船運廢物效率不高。政府愚笨的建議如何得到市民認同?

如果要寓禁於徵,不如在19區設立社區地底回收中心,並且以合理價格收購廚餘及其他有用廢料。回收商可以從政府地底回收中心以市價收購廢料。政府公帑只是輸送利益給市民,市民自然不投訴。回收商則避免回收價問題影響了回收能力。

地底回收中心的上面要重建合適公共設施,譬如街市,停車場等等。一來,街市廢物產量多,停車場/單車停車場方便駕車人士往來。二來,這些兩者都早被領匯管理,應該重建一些由政府管理的街市和停車場,為草根階層服務。

舊日文章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港孩頻道5月號

  • 持械母子歪理盡出 ,大罵警察,包庇小朋友胡亂用玩具槍指嚇,完全教壞小朋友。同樣, 有些父母 事後發現子女被人話,就不問因由便反罵對方,甚至用粗口大罵對方,非常不對。就算公眾地方教仔,也不適宜打罵來傷害自尊心,應該解釋事情中的道理。 當子女年紀太小,解釋什麼都不懂。只好照樣解釋.. 


  • 近二十年香港很多家長都注重親子關係和藝術教育,不斷嘗試培養子女的藝術才能,學鋼琴,學小提琴,學芭蕾舞,參加很多的親子藝術工作坊。一起參加工作坊當然可以培養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學樂器當然增加入讀名校的機會。於是不斷訓練,不斷考試,把子女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在考試中有精準表現,最後在...

    • 陳秀芬 演講 陳睿倩、翁靜育 整理 蒙特梭利常說,不希望大家把她的教育理念說成是一種教學方法,因她所主張的是哲學理念與教育真理,幫助我們做對的事、做...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MOOC大規模開放網上課程


2012年被譽為MOOC元年,2013年仍然處於爆發增長階段。直到現在,超過80間大學及機構投放很多資源來籌辦MOOC,總資金已經超過7000萬美元,共有18個大小不一的平台,舉辦了500個課程。MOOC全名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開放網上課程。究竟有什麼魅力,使全球著迷?那要從1999年德國蒂賓根大學講起。

因為當年德國蒂賓根大學是首間大學把課堂拍攝下來成為教學資源並且放在大學網站分享。這件事情促使麻省理工在2001年把自己的教學內容,包括筆記和練習,都放在大學網站分享。希望所有人都能得到。2002年已經分享了50個課程教材。到了今天,已經有2150個課程教材。最難想像就是麻省理工竟然分享了1970年所製作的教育電視。


另外,2008年麻省理工成立開放式課程教材聯盟,旨在使所有人能夠得到優質的教材,慢慢全球250間大學加入聯盟,分享了6000個課程教材。當中印度分享了1218個課程教材。2010年大陸也以國家精品課程為名分享了14446個課程教材。

2007年,開放式課程教材(開放課件)進駐了新地方,就是蘋果的iTunes UYouTube Education。當然YouTube只能供應上課的視頻。這些開放式課程教材包括了課程目標,課程大綱,參考書列表,時間表,視頻,筆記,練習,有些更包括了答案。




無獨有偶,薩爾曼也同樣把教授表妹的內容放在YouTube。吸引大量學生後,2009年便成立了可汗學院。2010年開放課件的浪潮從北美吹到太平洋西岸的中國。當時中國大陸的大學仍然採用類似香港公開大學早期的遠程教學方法,手握課本,眼看電視上的教育頻道來上課。開放課件登岸,引起大量大陸網民興趣,自組自修小組。

 

原則上對於自修人士,開放式課程教材已經很充足,但一些教授和講師仍然不滿足。他們不願做教材出版社,他們期望在全球教育中作出貢獻。2011年10月,兩名士丹福大學講師Sebastian Thrun和Peter Norvig嘗試舉辦人工智能的全球開放網上課程。無需學生先學其他課程,無需繳交學費,引來全球10萬人報名,開啟大規模開放課程的大門。這兩名講師於是開辦Udacity,親自教授電腦課程。

 

2012年,被譽為MOOC元年,因為另外兩名士丹福大學講師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創辦了Coursera。他們不斷招攬各地大學籌辦網上課程,讓全球所有網民能夠免費報讀。到今天已經有300萬人註冊,70個合作機構,提供超過370個課程。雖然可以免費報讀,但他們本身是一所牟利機構。

哈佛和麻省理工則合作組成非牟利的「X聯盟」,並以edX品牌辦課程。網民能夠免費報讀51個高質素的課程。2013年5月21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都加入「X聯盟」。內地網民稱呼大規模開放網上課程(MOOC)為慕課,暗示學生都是羨慕課程而來。

慕課業界的四大陣營從此確立。歐洲如何是好?2013年4月25日,歐盟委員會和十多個國家建立開啟教育平台(OpenUp Ed)。將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歐洲人提供低門檻、高品質的網絡教育,它的啟用是歐洲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可惜,每一個國家的課程都以自己的語言教學,一般歐洲人只懂其中的兩三種。如何增強教育上合作的效能?


如今,英語為主的慕課,規模越來越大,問題就來了。

不怕慕課破壞大學的生態?

大學職員支持反對各有一半。支持者多以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為由,反對者多以網上教學不理想,無法確定學生真實參與為由。因此反對者更加反對給予學分。

慕課既然不能給大學學分,自然不能組成學士學位課程,對大學挑戰有限。另一方卻想突破技術限制,讓更多人受惠,並且降低人均的教育成本。



不怕開發慕課而挖走了大學的資金與人手?


歐美大學有向公眾募捐,財政獨立,營運自然更加獨立。國立的大學,收入大多是公帑,可以成立基金會,向公眾募捐,以獨立機構運作。牟利機構要探求可持續的營運模式,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流。

人手方面,教授一向要研究如何改良教學質素,網上教學是研究領域,而且預製課件有助於把單向授課的時間轉為與學生互動的時間。另一方面,製作視像,全球分享,自然不會馬虎,而且互相觀摩,有助改良教學方式。

當初互聯網是大學交流研究成果。期望大學重新帶領潮流,利用互聯網突破地域界限,讓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從而建立更美好的世界。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網絡世界盛衰


2001年網誌誕生,2004年被認為會演變成一股強大的政治評論勢力2009年網誌踏入高峰期,慢慢開始衰退到今天。其主因應該離不開臉書facebook用戶高速增長。網民注意力轉到臉書。其實Facebook近年也出現疲態。

同樣,Yahoo! Messenger 在2009年進退失據。MSN Messenger 也節節敗退。因為Skype能夠讓用戶用手機互通消息。2011年,twitter冒起微博也飆升。隨著蘋果重新被大眾介紹智能手機,三者都努力掌控手機市場。因為電腦可以放下,但手機卻多隨身。手機成了競爭的焦點。



於是,新起的公司努力結合短信,網絡即時信息和圖片分享。因此,各樣服務供應商加速社群分裂,雖然有單一的登入服務,但沒法拿到個人資料。無論登入服務有幾開放,供應商都不願採用,另願重新輸入個人資料,來增加數據的價值。



同樣,網絡熱潮從分享個人信息,到個人娛樂,到現在開始轉向個人學習。雖然知道知識就是力量學習資源也不少,但真正全面開放的網上課程(MOOC)都是2012年才開始。

MOOC從PC用戶開始,會否向手機進攻呢?下次講講。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0-3 歲小朋友假日好去處

兒童戶外活動其實不需要很多錢。兒童不會用花費來衡量,只知道父母怎樣一起遊玩,這才重要。
平日可以去附近的公園,例如佐敦谷公園,將軍澳寶翠公園,文曲里公園,摩士公園,九龍公園等等。
假日可以上山頂,有風景,心曠神怡,有外國人,可互相交流。
又可以去沙灘,好似愉景灣、南區、清水灣、大嶼山。
晚上可以去中央圖書館的玩具圖書館,市政大廈既遊戲室。這些地方都非常合適。
http://www.lcsd.gov.hk/b5/ls_fac_playroom.php

港孩頻道 Hong Kong Children Channel: 小朋友多發燒

港孩頻道 Hong Kong Children Channel: 小朋友多發燒: 小朋友大約一歲左右,都會經常發燒。因為媽媽留在小朋友身上的抗體已經差不多用完,而小朋友免疫系統又未成熟。最怕因疏忽而燒壞腦。 小朋友出牙仔、去街、去PLAY GROUP都容易交叉感染,互相分享。一般大病如天花、百日咳,有疫苗保障。傷風感冒和流感卻為什麼沒有疫苗?因為病毒進化太快...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港鐵北港島線的問題


港鐵日日擠塞的問題其實大家都應該看到,主要有兩大樽頸。其一大量乘客從東鐵轉往太子,其二就是金鐘站,從中環到銅鑼灣都塞滿人。由此可見,大量市民從新界北新界東前往中環到銅鑼灣一帶,需要新的過海鐵路,期望沙中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過海後第一個站不能再是金鐘站,否則於事無補。因此期望北港島線可以負責沙中線的乘客。

另一方面,港島東部上班時間,列車到北角很多時候爆滿。相信主要客源來自太古站。 筲箕灣以東有早上上班的特別巴士班次疏導。如果要等乘客面對滿座而改搭北港島線,便需要很多時間改善爆滿問題。如果分拆原港島線,則主動分流減壓。分拆點應該是北角站以東的太古站。

最後就是北港島線接駁東涌線的問題。由於路軌設計限制,東涌線班次很疏,約7分鐘一班。北港島線則可以2分鐘一班。可以把香港站定為可相通的交會站,北港島線每4班有一班可以開往東涌線。東涌線則調整為8分鐘一班,便可。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H7N9禽流感統計上的失誤

翻查中國的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單單看某日的報告,好似沒問題,連看幾個便發現問題。

問題1:時間重疊,影響數據分布

4月20日發表的報告列出由2013年4月19日16時至4月20日16時所發現的病例。4月19日發表的報告列出由2013年4月18日17時至4月19日17時所發現的病例。兩個報告竟然有一個小時重疊。4月10日的報告與4月9日的報告也是重疊了一小時。

問題2:時間不均,影響數據分布

4月17日的報告則列出由4月16日20時至4月17日17時的病例,即少於24小時。4月16日的報告則列出由4月15日18時至4月16日20時的病例,即多於24小時。

問題3:數據遺漏

4月15日的報告則列出由4月14日18時至4月15日18時的病例,而前一日的報告則列出由4月13日17時至4月14日17時的病例。那麼4月14日17時4月14日18時的情況是沒有報告。

以上只是一般統計分析的基本失誤。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禽流感病例報少了


現在看看原本衛生部的禽流感信息:


4月13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


2013年4月12日17时至4月13日17时,全国报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6例。其中北京1例、上海1例,江苏2例、浙江2例。
  截至目前,全国共报告49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1人。病例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21例,死亡7例)、江苏(14例,死亡1例)、浙江(11例,死亡2例)、安徽(2例,死亡1例)。上海新增病例与上海市此前的确诊病例於某为夫妻,我委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共同组织专家研究认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尚不足以判定该病例的发病是由於某传染所致。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其他情况。目前,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4月14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


2013年4月13日17时至4月14日17时,全国报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1例。 其中上海3例,江苏2例,浙江4例,河南2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为上海确诊病例曹某和王某。
 
截至目前,全国共报告60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3人。病例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24例,死亡9例)、江苏(16例,死亡1例)、浙江(15例,死亡2例)、安徽(2例,死亡1例)、河南(2例)6省市的29个地市级区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其他情况。目前,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上海新增3例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2患者死亡


新華網上海4月14日電(記者仇逸)據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報,截至14日16時,上海市新確診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目前病情穩定,正在積極治療中。另有2例之前已確診的H7N9禽流感患者,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截至目前,上海共發現2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死亡9例,14例正在隔離治療之中,1例患兒已康復出院。
  新增的3例病例情況如下:
  患者朱某,男,73歲,上海人,退休人員。4月13日下午,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結果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市級臨床專家組對該病例進行討論,診斷該病例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經調查,該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共有9人,均已實施醫學觀察,截至目前均未發現異常。
  患者宋某,男,54歲,江西人,自由職業。4月13日下午,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結果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市級臨床專家組對該病例進行討論,診斷該病例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經調查,該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共有9人,均已實施醫學觀察,截至目前均未發現異常。
  患者陳某,男,78歲,上海人,退休人員。4月13日下午,經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結果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市級臨床專家組對該病例進行討論,診斷該病例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經調查,該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共有7人,均已實施醫學觀察,截至目前均未發現異常。
  新增的2例死亡病例情況如下:
  患者曹某,女,67歲,上海人,退休人員。患者4月4日下午被確診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經全力搶救無效于4月13日晚間死亡。
  患者王某,男,77歲,上海人,退休人員。患者4月9日被確診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經全力搶救無效于4月14日淩晨死亡。


綜合以上來源可見,確診病例由49例上升至60例,死亡人數由11人上升至13人。4月14日死者曹某和王某都不當作確診病例,而是直接當作死亡病例。因此,文中所指「全國共報告60例確診病例,其中死亡13人」是不正確,應該寫成「全國共報告60例確診病例,另外死亡病例達到13人」。實際感染人數應該為60人加13人,共73人。

由此推論4月22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實際感染人數應該為104人加21人,共125人。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幼兒叛逆期

孩子快踏入 "Trouble two". 以下集多位專家之言, 鼓勵每位媽媽引導孩子走過人生第一個成長的挑戰.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五個發展特徵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1至3歲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學步兒「難纏」,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又可以怎麼做,幫助孩子順利跨越這段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
一歲的妮妮很喜歡將桌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勸無效,有次發火打了她,她當下哇哇大哭,隔天依舊以此為樂。

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
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爭中精疲力竭。

好幾次,奶奶帶著三歲的如如,開心去超市買東西。到了門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氣來,既不進店裡,也不回家,什麼都不要,任憑奶奶好話說盡,結局總是大哭一場。

西方「恐怖的兩歲」、東方「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傳。短短幾個字的確安慰了父母,因為那代表了,或許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這個小人兒,常常讓你前一秒氣得快要爆炸,轉瞬間,卻因為他笑著奔向你給的擁抱,完全融化,棄械投降。搞不懂這個又哭又笑、大吵大鬧的小孩,怎麼如此的麻煩、難懂,卻又如此的可愛。

父母又愛又恨的學步兒

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

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並論;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

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

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發展。

發展特徵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研究發現,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根據約翰‧洛斯門(John Rosemond)在《兩歲小霸王》書中的說法,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解釋,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很難搞」而苦惱,其實孩子也不好過。他絕非「故意」做對,只是處於身心遽變的不穩定狀態;他最壞的時候,正是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

1.抒解他的情緒:台北市三民托兒所所長李慧娟認為,情緒化是幼兒的本質,這是他一生對光線、色彩及線條最敏銳的階段,所有他接收的都會反映在情緒上,有時也不知道原因,加上語言能力有限,很難表達其中細膩感知。對於孩子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2.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你對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對象。

3.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制。引導他說出感覺,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

發展特徵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羞愧懷疑」的關鍵。這個階段兒童必須學習「自主」──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若無法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突然學會走路、說話,讓孩子的探索疆界更為廣大。為了追求獨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險動作: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
孩子想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用?能夠打破嗎?透過接觸把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小探險家。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這樣做:

凡事堅持自己來,是孩子發展個性的宣示,透過這個過程,他成為有自己思想的人。

1.給他無障礙探索環境:將家中危險物品盤點清楚,如清潔劑、藥品、刀子等,或是珍貴的物品,如水晶、名貴陶瓷等,收到孩子拿不到的高處或放入有安全栓的廚櫃中。同時將孩子可以探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拿下來,放在他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在他高度可及處留下一個「寶寶的櫃子」裝他的玩具和物品,讓他可以盡情翻箱倒櫃。
洛斯門在《兩歲小霸王》一書提醒,孩子大約兩歲半左右會有分辦是非的能力,這時候父母可以慢慢將一些物品歸位,並且向孩子介紹,讓他摸一摸、聞一聞,充分滿足好奇心,再放回原位。並且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可以玩的玩具、哪些不能亂拿。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這時候的孩子樂於學習,尤其是與生活有關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飯時,準備易拿握、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給他練習,並忍受孩子練習吃飯時滿地食物、滿嘴飯粒、滿手油膩膩的情況。孩子想玩水時,與其禁止,不如開放一個小小空間讓他知道在哪裡玩、怎麼玩。孩子想幫忙家事時,拿安全的刀子讓他幫忙切香蕉,分配個碗讓他洗。

3.引導他達成目標:好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若父母希望孩子進到家裡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須帶著他做,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講解。「把袖子拉起來,水龍頭打開,雙手沖濕,壓一次泡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沖乾淨,手擦乾。」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導和生活教育都當成遊戲,帶著孩子做,並且樂在其中。

發展特徵三:變得更為倚賴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出現另一個極端:更倚賴。在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因為探索讓他知道世界比想像中更複雜,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甚至會感到不安全,轉而更倚賴照顧者。這是學習獨立的過程。
另外一個可能是,他的想像力(抽象思考)開始發展。所以報紙發出窸窣的聲音,會讓他覺得報紙變成活的東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倚賴,洛斯門建議:

1.允許孩子黏你:為了學習獨立,孩子必須先接受、處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夠給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夠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讓他黏你,將來他就不會那麼黏;在他需要時抱抱他,最後他就不會那麼需要人抱。

2.讓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護他:孩子害怕時,不要問他為什麼,因為他說不清楚;但也不要輕視他的恐懼。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覺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認同他的感覺:「我小時候也怕黑喔!」
接著運用使他害怕的想像力趕走恐懼。請他想像有個超人叫「嚕嚕」,害怕的時候叫嚕嚕的名字,嚕嚕就會進房間把妖怪趕走。

3.穩定的生活作息:《聽,寶寶在說話》一書指出,幼兒強烈獨立慾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規則。兩歲孩子會嚴格遵守從觀察學得的某些規則:何時該做什麼事?什麼東西該放在哪裡?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

發展特徵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學步期的孩子愛說「不」,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學講師李淑如解釋,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來是絕對權威的,當他敢挑戰、敢嘗試碰撞原來很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為(例如:一直將桌上的物品往下丟、做所有你告訴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飯時猛搖頭說「我不要」等),都是在測試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規則限度,以及他影響及改變環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積極按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來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會感到困惑:原先那個快樂、可人的孩子,怎麼變得如此難纏、固執、為所欲為?面對公然挑戰父母權力的學步兒,你可以這樣做:

1.欣賞他的勇敢:你的孩子又「長大」了,而且很勇敢!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欣賞」,不妨採用《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書中的建議:每一天的結束前,寫下十件今天孩子做得很棒的事。這有助於你更正面看待孩子的作為。

2.故意投降:《聽,寶寶在說話》一書建議,處理學步兒煩人的不適當要求,最好的方式是故意投降,讓他發現要求並不適當。例如他堅持夏天穿最喜歡的毛背心,就讓他穿,讓他體驗不舒服的感覺,自動把背心脫掉。

3.轉移注意力:有立即危險的情境,就不適合讓孩子做決定,應該將他抱起並限制其行動。最好的方式是轉移他對眼前事物的注意力,到新的、有趣的事情上。

4.堅持他該有的常規:不論你覺得他是如何霸道、難纏,都必須維持他應該遵守的常規。任何讓步都會使他覺得越界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已經講清楚規定,孩子還不為所動,不妨使用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的建議,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讓他知道,你體諒他、接受他,但只有你才是掌控局勢的人。

5.好的身教:可喜的是,和「宣示獨立」一起出現的是「社會參照」的運用增加;孩子在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新刺激時,會先看爸媽的反應。例如在路上遇到一隻大狗,孩子會先觀察父親的臉,才決定他要怕狗呢,還是趨前去摸摸狗。
孩子表面上處處與你作對,其實一言一行都模仿你。面對又哭又笑、情緒起落大的學步兒,「身教」勝過更多的教育理念。

發展特徵五: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學步兒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的,「理應」跟他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經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時,他把頭埋進棉被而露出整個屁股,卻喜孜孜以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歡的海綿寶寶送給你,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全世界也都喜歡。
正因如此,當他無法我行我素時,就會尖叫、生氣、踢、咬、打人。
但是「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狀態,也會隨著成長改變。洛斯門舉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說明,孩子三歲時,對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從「自我中心」過渡到「父母中心」的關鍵時刻。

父母可以這樣做:

這時期,父母有個「艱鉅」的任務:既要接受他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心情,又要溫和堅定的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1.和孩子建立好關係:在他不搗亂時給予更多關注。他有危險動作時,盡量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另外,還要練就一身轉移注意力的功夫。孩子開始「盧」時,找到更吸引他的事物。盡量讓局勢掌控在你手上,這樣也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順利過渡到「父母中心」。

2.固定的「媽媽時間」:洛斯門建議,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撥出三十分鐘給孩子,告訴他這是「媽媽時間」,和他一起玩、看書,同時將定時器撥到三十分鐘。告訴孩子,鈴響的時候,你就必須回去工作。一開始,孩子或許會抗議,但如果你的態度堅定且持續,他很快就會適應。

3.夫妻間要多注意彼此: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心中,是因為在生活中,他總是家裡的中心、眾人的焦點。父母必須少注意孩子一點,多關心彼此一些,先做好夫妻、才做好父母。試著交辦孩子一件專屬的家事,讓他為家裡做些貢獻。

用「體諒」取代「耐心」

當父母需要耐心嗎?這是肯定的。如果能夠了解孩子的發展和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減少不切實際的期待,可以過著挫折比較少的日子。
更高的境界是,父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的不同,以體諒取代耐心。

發展心理學博士周育如提醒,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小豬變大豬、小牛變大牛這樣的「連續發展」;比較像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樣的「階段發展」。毛毛蟲的樣態、食物、生活方式,甚至對世界的理解(如果毛毛蟲可以表達的話),與蝴蝶是那麼的不同。孩子並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人,成長不是「量」而是「質」的改變。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不僅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有了體諒,還不足以讓你當個篤定的父母。身邊的人總是好意的提供教養法則──尤其當孩子處於情緒風雲變色的學步期。有人認為不可任孩子為所欲為,得好好管教;有人認為「孩子懂什麼,大一點再教」才是對的;有人說「打就對了」;也有人說,打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李淑如認為,面對那麼多好意的建議,關鍵是「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鐘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思考「你對孩子抱持的期望」「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藉此讓你在教養孩子時有「自己的主張」。書中強調,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和本性與價值觀有太大不同。

就算你對所有教養建議執行無誤,孩子還是可能出狀況。所有學步兒的父母(或者所有的父母),都要很有彈性和幽默感,對孩子帶來的讓人驚奇的混亂,一笑置之。

父母不妨為家中那個好奇、樂於探索、堅持自我、勇敢挑戰的學步兒拍拍手,他正在經歷人生最快速而混亂的成長,卻樂此不疲。也為身為學步兒父母的自己鼓鼓掌,因為你正在做世上最難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退縮,並認真思索如何給你的學步兒更多的理解和愛。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幼兒脾氣大

幼兒脾氣大,亂拋東西,大吵大鬧。父母要克制自己。其實這些總有些原因,大部分是當下情況未能滿足自己需求。

未能滿足可能是因為:

  1. 自己不能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
  2. 父母不能了解自己的需求
  3. 當下不能滿足
  4. 根本不能滿足

就此應該訓練小朋友:

  1. 認識需求的對象和所需條件。例如,尿片,箱,奶,廚房,水,水壺,飯,碗,玩具等等。
  2. 如何表達自己。例如要,不要,肚餓,口渴,開心,好玩,悶,痛,痕等等。
  3. 如何了解父母的反應。


再大一點要訓練小朋友:

  1. 如何克制自己
  2. 了解自己的情緒

理論雖然簡單,但子女成長中,雙方需要不斷摸索,不斷調整,互相學習。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監察H7N9

H7N9監察病例列表

H7N9 禽流感監察地圖

China culls birds as flu deaths mount; airline shares fall
Chicago Tribune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Shanghai said the Huhuai market for live birds had been shut down and 20,536 birds had been culled after authorities detected the H7N9 virus from samples of pigeons in the market. Other live poultry markets in the city will be ...
H7N9 virus kills five people in China
Independent Online
Technical staff from the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re inject a chicken with the H5N1 bird flu vaccine in Shangsi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The new strain of bird flu known as H7N9 has only been found in China and does not appear to be ...

Independent Online
Liberty Times: Deal carefully with H7N9 threat
Focus Taiwan News Channel
For example, how the H7N9 flu virus was transmitted remains unknown, though some say it might have to do with pig carcasses floating down the rivers of Shanghai. In any case, China's health authorities should have begun to cull fowl to attack the source.

WHO | Human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China - update
To date, the total number of confirmed cases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 China is 11, including 5 deaths. More than 400 close contacts of ...
www.who.int/csr/don/2013_04_04/en/index.html
WHO | Human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China - update
As of 5 April 2013 (14:00 CET), the Chinese health authorities notified WHO of an additional five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s, including one death due to human ...
www.who.int/csr/don/2013_04_05/en/index.html
H7N9: A New Influenza Virus Emerges | Firedoglake
A new bird flu virus, H7N9 appears to be emerging in China. It is not yet clear how a big a risk the virus will pose.
firedoglake.com/2013/.../h7n9-a-new-influenza-virus-emerges...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2012年世界十大思想家選舉

最近看到這個世界十大思想家選舉。題材比較特別,但人選確實比較不妥。不是因為他們貢獻不多,而是大部分不能歸類為思想家。

人,當然有思想,尤其是那些世界重要人物,往往秉持一套理念,行走世界各地,甚至人人願意學習。可是他們的思想是否創新,有沒有統一框架,有沒有論證,有沒有普遍性。

人選中,陳馮富珍,行事果斷,懂得協調溝通。她的創新思想?

Richard Dawkins,編寫自私的基因,改變了傳統生物進化中保護族群利益的假象。

人類學家Jared Diamond的地理決定歐洲現代文明的優勢,否定了大一統的盲點。如果只看2012年,他只出版了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

看看哲學家,譬如Fernando Savater,西班牙哲學家,巴斯克郡大學教授,著作超過16本。

Martha Nussbaum,專長希臘羅馬哲學,政治哲學,女性主義,倫理,動物權益。著作涵蓋公益如何脆弱,人文如何培育,性與社會公義等等。過去22年得獎共11項。

Roberto Mangabeira Unger,哲學家,社會理論家,政治家。著作包含社會理論,如情況與工作,假需求,權力塑造性,授權民主;法律思想方面,如現代社會中的法律,批判法律研究;經濟方面,經濟轉向,經濟機構重組,經濟秩序的需求假象;重塑社會機構的綱領性思考,三個謬誤(拓樸謬誤,不可分謬誤,定命謬誤),兩種左派,左派替代綱領;哲學方面,有個人及人類本質,宗教與人類境況,未來宗教;自然科學方面,堅守單一宇宙論,萬物都具有歷史性。

Amartya Kumar Sen也是哲學和經濟學強人。早期建立社會選擇理論,及後研究個人自由與帕累托最優的關係,福利和貧困指數衡量,飢荒問題與權利分配不均的關係等等。從超過90間大學得到榮譽學位。著作超過30本。

總多人選中,還有哈佛大學哲學教授Michael Sandel呢。看來只有哲學家才是合適參選。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幼兒驗眼

現時母嬰健康院護士一般會為幼兒檢查眼睛。如有發現,當然會轉介眼科。

大部份幼兒被父母誤以為是內斜視。其實是一種假內斜。因為鼻扁,內側眼皮比較長,外側眼白多。

醫生和護士都會用相同辦法去檢查斜視。先開電筒。同一隻手拿玩具和電筒。較暗室內燈光。吸引幼兒望電筒。分別在左中右三個方向測試。如果反光點都在眼珠中心,便是正常。

如果要驗近視,則要到三歲驗眼才準確。

解構與重建

近來香港城邦論日漸流傳,為香港身份和自治提供新理論基礎。遠離共黨中央歷史觀念,使港人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明白自己長處,以免照顧鄰近地區而忘記自己身份。

更改史觀,應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云云眾多歷史事件,找到共同特質,從而得到發展規律。正如黃仁宇放棄陳舊的朝代史觀,改而根據文化產生的社會運作機制,建立新的宏觀歷史觀念。嚴如觀察電子信號,轉換為頻率來分析。

更改史觀其實古代也有,但只有大膽假設,卻又無從驗證。例如鄒衍五德終始說,以模糊的天理討伐暴君。後來則以儒家思想管制君王。人們也以為馬克思思想以生產資料為主導是正確。理論出問題,有關行動自然有問題。

運用資料得宜,掌握更大力量。選舉尤甚。其佼佼者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從龐大數據找到選民群組,制定合適策略,以社交網絡號召年青選民。

其前期工作並不新鮮。只是商業的數據發掘。其首要是清洗資料和選擇特質。自相矛盾,語義混亂,無以立論。特質太少,無法區分。太多則浪費時間,甚至混淆視聽。拿揑適中,全然藝術,有如中庸。

在數據中找群組這種智慧型搜索,部份來自生物基因進化,基因演算。物競天擇,自生自滅。不斷反覆調整組別代表,並測試其特徵的代表性。有如網上分享,或撒豆成兵。

除了數據發掘,也可用作某些化學反應中,結合量子力學運算最佳路徑。在能量山林區域中遠足,不斷下山落水,尋求出路。

科學觀測,建立理論,試圖預測,以檢驗理論。實驗可以檢驗運算結果。

歷史理論又能否如此?看似可以,但十分困難,全球化開始後更甚。歷史發展以往以民族為主線,後來以國家為單位。現在文化交流日益增加,勢力互相滲透,小眾也可連接全球板塊。各國歷史發展互相影響。科技拉近距離,也拉近沖突距離。微小因素也會累積和放大。例如香港民意高脹,境外政經日變,政府被迫反應,改變政策規劃週期。最後影響財政分配規劃。不知道數學混頓理論和複雜系統可否描繪現況?

系統愈複雜,未來愈難測,規劃愈困難。也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能給答案。創造者設計虛擬世界,失敗多次,重啟系統超過五次,最後預言家建議給予人類自由選擇,來建立和平幸福。

有時候,我們以為可用科技駕馭世界,反而放大了精神上的倉白。當以為歐洲科技落後於美國,但卻可堅守人文精神,以意志駕馭科技。那麼中國何時重建人文精神,借助科技,建立幸福社會?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摘纓會


《摘纓會》故事講述春秋年間,楚將唐狡隨王出戰,凱旋而歸。唐狡與國舅向襄同戀玉姬,兩人同時到訪,雙方言語相爭。玉姬知向襄陰險,促唐狡早來迎娶,以免生變。玉姬兄長玉成罷朝歸來,責玉姬不應得罪國舅。楚王親訪玉姬選入宮中,玉姬無奈只好拒唐狡婚盟。

楚王宴群臣於漸台,唐狡失愛借酒消愁。忽然燈燭為狂風吹滅,唐狡怒恨玉姬無情,揮匕欲刺玉姬,反誤觸身旁向妃。向妃摘去其冠纓並稟告楚王,楚王以宴樂酒狂,非是真心冒犯不必縈懷。遂下令席上冠有紅纓者,把紅纓摘下後方才點燈,漸台之宴定名為「摘纓會」。後晉國侵楚,楚王親征。晉帥先蔑驍勇善戰,楚軍被圍不解。唐狡引兵來救,巧遇玉姬,兩人相見悲喜交集。縱然情恨交錯,唐狡仍是拚命相救。


故事是這樣講,但事實又是如何?是否真有其人?


楚莊王,羋姓,熊氏,名旅,郢都人,楚穆王之子,春秋五霸之一,前591年逝世。楚國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見稱。


唐狡,春秋時期楚國將領。前597年,唐狡跟隨楚莊王參加邲之戰。在擊敗荀林父、先縠率領的晉國中軍之後,楚莊王派唐狡與蔡鳩居告知唐惠侯:「不穀(我)不德而貪,以遇大敵,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靈以濟楚師。」

《東周列國志》五十三回稱唐狡在楚莊王宴會上趁風吹滅蠟燭之機,牽許姬的衣袂,被許姬摘下帽纓。許姬告訴楚莊王後,楚莊王命大臣都摘下帽纓,再點燈,稱之為絕纓之會。唐狡感激楚莊王,在邲之戰效以死力,把事情告訴楚莊王,沒有受賞賜,隱居起來。

過了三年,晉國和楚國交戰,有位武將總是在前面衝鋒陷陣,五度交鋒五度奮勇作戰,帶頭擊退了敵人,最後終於獲得勝利。楚莊王訝異地問他說:「我的德行淺薄,又不曾特別優待你,你為什麼毫不猶豫地為我出生入死到這樣的地步呢?」那位武將回答說:「我本就該死!從前喝醉而失去了禮節,君王您隱忍而不誅殺我。我始終不敢因為君王您蔽蔭的德行而不顯揚地加以報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夠肝腦塗地,用頸上的熱血濺到敵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帶斷了的人哪!」


玉姬,不見經傳,卻有許姬。許姬不姓許,卻是姜氏。許,地名,即許昌,商丘以西,即春秋宋國。邲,今河南滎陽東北,許昌以北。前597年,楚國大勝,大敗晉軍,成就霸業。因此,許也成了楚國領土,來自許的女士也要服務楚王。

玉成向襄都不見經傳,不能考究。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論藝術評論

個人認為藝術評論,故名思義,應該以藝術出發,分析作品的內容和手法。內容有沒有哲學意味或者人文精神?能否啓發觀眾?能否代表時代精神?手法有沒有美感等等。其次才評論作品與社會關係。如果主客倒置,則成為一篇社評。

嚴格來說藝術評論要能夠回應藝術作品,詮釋作品,判斷作品。藝評人要協助大眾了解和品評作品,最好能夠與類似文化或者作品作比較。如果是藝術歷史學家,要從藝術演變中看作品的象徵意義。

一篇嚴謹的藝術評論要包含四個部分,說清楚看到什麼,分析藝術家如何做,為何這樣做或者意義何在,最後評論好壞之處。

參考手冊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對日本精神的猜想2

大地不斷挑戰,民族求安希望,千多年來對峙。從放縱兒童,到嚴格管束青年,普遍培養性格的兩大極端。人際關係以施恩和報恩而建立。忠誠道義責任都以恩情來衡量。中國卻早把人情債化作利益,甚至以貨幣來買賣。孝敬與捐官,都是貪污的寫照。

日本社會信奉宇宙的多層秩序,以天皇為頂端,環環緊扣,只要保持秩序,社會自然穩定。類通大自然的食物鏈。為了社會穩定,會強逼守護秩序。他們甚至相信世界各國要在宇宙的多層秩序中擔當自己崗位。

自唐到清,日本人對中國文化十分嚮往。譬如遣唐使取佛經,明治維新時有出版很多研究中國戲曲的書籍。民初時他們仍會專程到上海看電影。他們認為中國是文化高等國家。可惜,隨著甲午戰爭,日軍見到中國境內的亂像,文化綺夢頓時破滅。民族也隨之精神失常。

今天中國經濟量比日本大,而嶺土問題會使他們覺得中國十分野蠻。文化與文明仍不甚了了,導致不安情緒日增。中國在他們秩序架構中,不知道如何是好。秩序支點從經濟力量移到政治及軍事力量。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拜年後消疲倦



拜年四處走,腳腫隨時有。可以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具有活血祛瘀生新,祛風濕,消腫止疼的作用。血海穴為脾經脈氣所發處,脾統血,管理著血液跟水液的運行,因此按壓本穴,同樣可以使脾氣充足,氣血調順,水濕健運而不蓄積,達到消腫瘦大腿的功效。

■位置: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3指寬凹陷的地方,在凹陷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按中穴位很酸脹,強按有酸麻感。

■按摩小竅門: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這個穴位,每次輕輕按壓5∼7秒,再停5∼7秒,再按壓5∼7秒,手法用力適中。 痛經的時候也可以按。在腰上或小腹放一個暖水袋效果更好。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評估條目可靠程度


網上文章,恆河沙數。維基百科,更是學生鍾愛,但是如何評估條目可靠程度?

一般情況,英文版本比中文版本好。特色條目比優良條目好,優良條目比一般條目好。可是特色條目只佔0.1%,優良條目大約0.4%。

一般條目的質素,可從參考文獻看出來。如果每段內容有相關參考,如果參考來自政府或者大學文章,條目比較可靠。

另外,頁底有一欄檢查條目的評分。由於任何人都可就著可信程度,客觀程度,完整度和可讀性評分,評分只能作一般參考。

研究英文條目質素,可以再深入一點,只需要多點功夫。按檢視修訂歷史,按貢獻者/編者。從統計表中,找出主要的編者是誰。按連結到編者頁面,了解他們的背景。貢獻良多,滿佈勳章,也是質素保證。譬如,內容大師代表編寫內容多屬優良,資深主編則代表經驗豐富。如果編者學術達到某個水準,自然能夠確保條目質素。

有關文章
閱讀學者文章的5個要點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生倒刺怎辦?

手指生倒剌,有人話因為手指缺水,又缺乏vitamin C 同B6。亦有人話單單缺水就可生倒刺。難道要做實驗才可區別?

一個人的迷幻故事

她是個無助的小女孩。

她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誰。

她被遺棄在修道院的門外。

18歲,她離開修道院生活,並且結識了個男朋友。

不久,男朋友離開了她。

好不幸,她懷孕了。

她到醫院生了個女孩。

奇怪的事發生了。

她醒來後,她變了個男人。

同時,有個怪人闖入醫院把她/他的女孩擄走。

她/他很傷心。

他不明白,無父無母,更沒有了孩子。

他到了酒吧,遇上酒保。

酒保,非一般的酒保,帶他到時光機,回到過去,尋找自己的父母。

找了很久,沒有頭緒。

忽然。


忽然,遇上了一位漂亮女孩。


過了一夜,發覺自己來自未來,不能跟她一起生活,便不辭而別。

過了很多年,他已經老了。

留戀酒吧多年,最終成了酒保。

他見到個無父無母的小夥子,於是帶他到時光機,回到過去,尋找自己的父母。

後來,他仍然無法忘記當初的年輕女子,想起很後悔,便回到過去找她。

他發現她已經生了個女孩。情急之下,為了年輕女子著想,把孩子帶到修道院的門外,希望修道院會收養她。



誰寫這個故事?

一位著名的未來學理論物理學家。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不寫家人

不寫家人,保護私隱。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

最近看了一則新聞,說無線電子磅協助家長了解子女體重變化,以防癡肥過重。他們忘記體重由飲食控制。多吃本地菜,可免癡肥,也減少碳足印,也又助香港農業。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德國能源改革十分嚴峻

德國能源改革如火如荼,希望擺脫核電。一邊關閉核電廠,一邊興建風力發電場。2012年太陽能供電目標為3GW,但上半年發電量已經達到4.9GW。成績令人鼓舞。

2012年,德國能源分布為

25% 褐煤
19% 燃煤
20% 再生能源
18% 核電
14% 天然氣
4% 其他

他們的目標為2020年再生能源比重上升至35%。2023年到達40%。到時候,應該可以取代核電。哪種能源取代核電。德國總理沒有講清楚,公眾認為是用水力劈裂來開採頁岩氣。公眾害怕如此開採會污染地下水源。


再生能源如風力和太陽能都不比較不穩定。因此公眾也擔心電力穩定。水泥商Dirk Spenner非常擔心,如果停電,需要72小時重新啟動生產線。因此德國與挪威達成協議,交換剩餘的再生能源電力,以穩定供應。



除了發電問題,再生能源的發電場需要更多供電網絡。可是,輸電塔的位置受到合約限制,不能向民居靠得太近。這也是個挑戰。

最後就是電費問題。公眾擔心電費飆升,Hans-Heinrich Driftman預計電費由2012年的30萬歐羅上升到今年45萬歐羅。其實德國電費已經歐洲第二高,僅次於丹麥。全球平均電費約23歐羅一度,德國已經到達45歐羅一度。

專家分析,德國工業佔德國國民生產總值24%。電費攀升會打擊德國工業。雖然政府為電力需求殷切的公司提供補貼,但恐怕不會長遠。德國環境部長Peter Altmaier已經表示該國必須全面改革稅收,並且為可再生能源擴大融資去控制成本。

Sources:
http://www.dw.de/assessing-germanys-shift-to-renewables/a-16466299
http://www.dw.de/german-green-electricity-levy-almost-doubles/a-16306338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沉思香港電視牌照


電視牌照有年期,並對營運商有服務要求。

問題:

  1. 牌照條例有冇對發牌數量有限制?
  2. 能否在牌照年期中發新牌?
  3. 政府有冇驅使持牌人對牌照數量有合理期望?


如果不能中期發牌,則政府應該告知公眾。
如果能夠,則政府應問申請者是否願意跟從現行服務要求。
    如答是,該開始審批,並告知公眾。
    如答否,則留待現有牌照期末才開始審批,並告知公眾。
現在政府拖拖拉拉,又說審批需時。電視牌照關乎公眾利益,而市民有知情權,加上公平原則,政府應該公開解釋審批的程序和進度,以示公允。可能政府無發牌太久,顯得十分生疏。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勸君珍惜少年夢


乍見筆墨無點滴
警覺四肢已乏力

紙醉金迷成瓦礫
歲月週身留痕跡

當年輕狂夢無限
今日營役叫憂慼

勸君珍惜少年夢
奮力自強照汗青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大陸一詞的問題


日常口語,詞彙總有它的上文下理。譬如,小孩子說爸爸,當然是指他自己的爸爸。這是早有共識。獨立自主的英國人說大陸,特別是說大陸法系,大陸哲學,這個大陸當然暗示境外的歐洲大陸。時代轉變,因共識而故意省略的內容都可以轉變。日治時代,台灣說的大陸是指日本。現在則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只是因為世界各地有很多各樣不同的大陸,而強求日常口語中減少使用單獨看來混淆的詞彙,並且以表示具有國際視野,便有點違背語文習慣。如果嚴格釐清詞彙,則要把所有的’大陸’都改說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有些人認為中國人一詞會減少歧見,其實他們又罔顧中華民國在台灣執政的現實。太可憐!

如果真的嫌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太長,而不想誤作中華民國,或者可以簡稱為中共國。

估不到,2013年首篇文章寫這些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