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城邦論日漸流傳,為香港身份和自治提供新理論基礎。遠離共黨中央歷史觀念,使港人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明白自己長處,以免照顧鄰近地區而忘記自己身份。
更改史觀,應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云云眾多歷史事件,找到共同特質,從而得到發展規律。正如黃仁宇放棄陳舊的朝代史觀,改而根據文化產生的社會運作機制,建立新的宏觀歷史觀念。嚴如觀察電子信號,轉換為頻率來分析。
更改史觀其實古代也有,但只有大膽假設,卻又無從驗證。例如鄒衍五德終始說,以模糊的天理討伐暴君。後來則以儒家思想管制君王。人們也以為馬克思思想以生產資料為主導是正確。理論出問題,有關行動自然有問題。
運用資料得宜,掌握更大力量。選舉尤甚。其佼佼者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從龐大數據找到選民群組,制定合適策略,以社交網絡號召年青選民。
其前期工作並不新鮮。只是商業的數據發掘。其首要是清洗資料和選擇特質。自相矛盾,語義混亂,無以立論。特質太少,無法區分。太多則浪費時間,甚至混淆視聽。拿揑適中,全然藝術,有如中庸。
在數據中找群組這種智慧型搜索,部份來自生物基因進化,基因演算。物競天擇,自生自滅。不斷反覆調整組別代表,並測試其特徵的代表性。有如網上分享,或撒豆成兵。
除了數據發掘,也可用作某些化學反應中,結合量子力學運算最佳路徑。在能量山林區域中遠足,不斷下山落水,尋求出路。
科學觀測,建立理論,試圖預測,以檢驗理論。實驗可以檢驗運算結果。
歷史理論又能否如此?看似可以,但十分困難,全球化開始後更甚。歷史發展以往以民族為主線,後來以國家為單位。現在文化交流日益增加,勢力互相滲透,小眾也可連接全球板塊。各國歷史發展互相影響。科技拉近距離,也拉近沖突距離。微小因素也會累積和放大。例如香港民意高脹,境外政經日變,政府被迫反應,改變政策規劃週期。最後影響財政分配規劃。不知道數學混頓理論和複雜系統可否描繪現況?
系統愈複雜,未來愈難測,規劃愈困難。也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能給答案。創造者設計虛擬世界,失敗多次,重啟系統超過五次,最後預言家建議給予人類自由選擇,來建立和平幸福。
有時候,我們以為可用科技駕馭世界,反而放大了精神上的倉白。當以為歐洲科技落後於美國,但卻可堅守人文精神,以意志駕馭科技。那麼中國何時重建人文精神,借助科技,建立幸福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