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Oh! Ruby!

Who is Ruby? You don't know her? OK. Just take a look the following video clips. Then you will know what is going on.

Ruby talks about funny teacher say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FuhhfYsbGU

兩賊仔裝靚女回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ZhFDz3GNPM

塔利班回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qWsW49a8Iw

Ruby 紅到上鳳凰衛視 !!!
http://bit.ly/aBfA9d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初學電腦語言 切勿先學PYTHON

聽聞有些學生學習電腦語言,所學的第一個電腦語言就是PYTHON。

基本上,任何電腦語言都是有輸入,輸出,運算及記憶管理四大功能。四者相依的都是數據。因為數據需要有清楚的格式,大小,數值範圍等等,才可以有清楚的運算,所以要固定某幾種基本數據類別。

當第一次接觸或者學習電腦語言,就是要了解數據類別,運算方式,流程,函數,執行方式。

PYTHON是一個怎樣的電腦語言?雖然有幾個數據類別,但是要求設定一個新的變數與改變舊有變數的內容,方式上沒有分別,而且完全視乎內容來決定數據類別。因此,可以把數字寫入保存文字的變數,再寫入一個序列。一般外行人不容易分辨數字與文字的處理方式,但也知道序列與數字的處理方式各有不同。這樣很容易墮入陷阱。

由於語言文法太隱晦,流程範圍不明確,陷阱更多。另外,PYTHON只有直譯器,任何問題都要在執行程式時才能發現。

試問陷阱多多的電腦語言,怎會是一個好的教學用的電腦語言呢?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1976年的台灣創意-關公大戰外星人



自立晚報 中華民國65年7月23日 星期五
戰‧神 明日起推出
特技鏡頭拍之不易
 國片第一部災難片「戰神」,決定七月二十四日在臺北萬國院線及全省各大都市隆重推出。

「戰神」一片是由太子影業公司出品,邀請特技片權威導演陳洪明執導,是一部老少咸宜,大眾化的影片。

「戰神」一片由谷名倫、唐沁、謝玲玲、陳又新等聯合演出,另外尚有許多飾演外來的星球人的無名英雄,是一部相當驚險又精采的災難影片。

據陳洪明導演表示,拍攝「戰神」一片相當辛苦,常常許多鏡頭都是事前苦苦構思才能拍攝而成。他說,當「戰神」一片上映時,他要謝謝所有跟他合作拍攝合作拍攝此片的工作人員,他以「戰神」之能上映,之能有所成就,是全部工作人員的辛苦和努力。

陳洪明說,尤其是拍「戰神」的攝影師,他們每天都要做爆破工作,爆炸時,如果火藥離他們遠,戲就拍不真,如果太近,常會發生意外的危險。他說,在拍攝「戰 神」的這一年中,攝影師或攝影助理有好多次受傷的事件,他希望觀眾去看時,一定會對他們的工作態度及成績抱著衷心的敬佩。

在「戰神」一片中,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鏡頭,觀眾千萬別錯過了這部影片。

國人自製自導第一部災難片
 近年來,在美國興起的災難片的熱潮,像「大地震」、「大白鯊」、「大蜘蛛」等都獲得極高的評價,如今,國片的「戰神」也獲得了國內人士的一致好評。

「戰神」是國片中第一部災難片,據太子公司傅清華表示,目前社會,觀眾看膩了「打鬥」、「愛情」、「唱歌」的影片,喜歡坐在銀幕前觀看人類面對大自然災難的垂死掙扎,意味著人類在精神感到了無寄託之餘,力求向外爭取一些突如其來的生活刺激。

於是,太子公司的傅清華就根據目前人們的普遍心理,拍成一部「戰神」。故事是以香港為背景,虛構外來星球人入侵香港,造成了香港居民面臨空前大難,星球人 在港島及九龍大事蹂躪,康樂大廈、半島酒店、海底隧道、皇后廣場等變成廢墟,舊的鐘樓譯不能倖免,居民死傷無數,慘不忍賭,造成史前無力的大災難,幸獲武 勝關公顯靈,下凡剿滅星球人,救回民間疾苦。

傅清華向以拍攝神怪的中國民間神話故事馳名於影壇,現在拍攝完成的這部「
戰神」,不單具有神話色彩,而更將時下最流行的災難片情節融合,一爐共冶,
耗資百萬元,一流的特技運用恰到好處,更配合谷名倫、唐沁、謝玲玲及陳又新
演員參加演出,及陳洪明的悉心導演,使「戰神」達到世界第一流水準,堪稱災
難片之王。

真人與模型大打出手 陳洪明拍特技有竅絕
 凡是看過「戰神」一片的朋友,都爭著問該片的導演陳洪明。

「這種又是模型,又是模型人物,又是真人,又有地震,又有樓房倒塌等的鏡頭,怎麼拍的啊!」

陳洪明笑而不答,他說:「告訴你就不新奇了,不過我可以說據老實話,拍這戰神實在是很辛苦。」

陳洪明說,他拍「戰神」,所耗費的時間,金錢要比其他的電影多出兩倍以上的。他說:他拍戰神等於拍了兩部戲。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金像獎頒獎典禮

最近看到金像獎頒獎典禮,發現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為什麼各位嘉賓面色總是不太好,紫色底佈景,燈光又偏紫色。


在金龍柱上舞龍時候更烏龍,背後的畫面竟然是金龍柱。


嘉賓進場時候,鏡頭總跑到別的地方。


嘉賓的microphone總是很低。


對著嘉賓的鏡頭不是高抄就是低抄。


亞洲電視的製作真不敢恭維??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通識不等於吹水

六成新高中生 對通識科沒把握
2010-04-05

【明報專訊】新高中學制推行,學生必修必考通識科。一項調查發現,近六成新學制高中一學生對應考通識科沒把握,逾一成受訪學生擔心通識科評分欠缺清晰標準。調查機構稱,學生對通識科的評分標準感到疑惑,誤以為通識科答提可靠「吹水」過關,建議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在網上公開更多模擬試題,供學生參考。

香港女教師協會及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3月進行一項新學制的問卷調查訪問1623名新學制高中一學生(中四生)及1590名舊學制中五學生,總共3213人。調查發現,57.94%新高中學生對應考通識科沒有把握,約兩成學生認為通識科屬全新科目,缺乏參考,令他們沒有把握。兩成受訪學生認為教師對通識科亦不熟識,減低學生應考通識科的信心。

香港女教師協會主席周蘿茜說﹕「通識科屬必讀、必考、必及格的科目,但大部分學生於中四才首次接觸通識科,難免對通識科的評分標準感到疑惑。」她建議考評局在網上公開模疑試題,供學生參考,避免學生誤以為通識科屬「吹水」科目。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說,新學制推行前,已為學校、家長、學生舉辦研討會,解釋新高中學制,教育局網站亦設立新學制專頁,並推出廣告宣傳新學制,重申會繼續加強新學制宣傳。


通識不等於吹水,因為除了6大主題外,從課程宗旨看到重點放在了解,思考,終身學習,解決問題能力,欣賞與尊重觀點,建立價值觀等等。把這些歸納起來,就是思考與價值觀,兩者良性結合後能夠推動學生終身學習。

價值觀不是單純個人喜好,而是牽涉到對價值的理解,衡量與觸覺,事件中可選擇的回應,甚至代入他人的價值觀。這些活動最終都需要思考。

思考,不是堆堆砌砌的吹水,而是一種有組織,有理論基礎,有一套技巧,有反省功能的行為。

常見的有組織思考有提問,分析,歸納,推論,求解。分析就是先要弄清問題中各元素的概念,關係與規律,分析後根據各元素的規律推論事情的發展,或者根據各元素的特性來歸納,也可以利用假設來求解。正如數學中的1+2=3,就是要弄清什麼是1,什麼是2,什麼是3,+是什麼,=是什麼,+與=有什麼規律。

這些行為不是胡亂進行,是有其理論基礎,主要依賴邏輯學來協助判斷真假,存在與否。這樣,我們的論證過程才有依據,否則便產生混亂。如果論證高樓大廈與死亡案件的關係中過程出錯,便可能得出"高樓大廈必然導致人要墮樓尋死"的結論,而不會得到"高樓大廈提供了尋死的途徑"的結論。

其實思考有一套基本技巧,要懂得反覆地問什麼,問何時,問何地,問誰,問如何,問為何,問如果。為了結論可靠,我們要事事求證。前提是否正確?是否存在?消息是真是假?數據是怎樣得來?當然我們不能永無休止地問,因為很多概念其實沒有終極的答案。正如概念可以解釋為意思,意思可以解釋為對一件事物所理解出來的概念。我們很難不斷追問什麼是概念與意思,或者學習思想家尋找社會公義的真正意思。一般情況下,我們只能在可理解的範圍內論證。


我們不斷思考身邊的事物,也可以思考自己思考的過程。譬如為什麼我有這樣的想法?考慮是否周全?判斷時有否受到情緒左右?究竟是我認為還是我接受了他人想法?這樣的類比是否恰當?是本來沒有解決方法還是我還未找到解決方法?


學生憑著思考的基本技巧,應該可以在通識科的幾個大主題中打滾。將來投身社會,為社會注入動力,在衝突中求化解,在未知中求答案。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中國人的文化遺憾


最近有朋友看了敦煌,才知道中國人不懂得珍惜中國文物。其實,敦煌文物的出土,敦煌學的開端,也是中國近代文化災難,文物研究的悲劇。

當時是1900年左右,滿清被列強侵略,北京圓明園內的寶物已經被聯軍掠奪,最後被焚毀了。在甘肅的敦煌,英國人斯坦因Stein開始掠奪藏經洞內的古代經 書。其後,法國俄羅斯日本也派人搜刮文物,更狠狠地把壁畫扯下來。最後,清朝派人糊裡糊塗漫不經心地把剩下來的古代經書在沒有保護下運到北京,有些官員竟 然為了避免他人搶奪把部分經書撕毀。可見中國人就是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文物。

到了民國,很多國民都唾棄文物和傳統文化。譬如茶藝,圍棋,國學與敦煌文物竟然得到日本人賞識。於是,敦煌學的領導地位由英法日等國霸佔,而中國的敦煌學水平則猶如新丁。在日本,研究漢學的學術機構與私人研究團體多 不勝數。茶道與圍棋在日本也繁衍了很多流派。這樣明顯是中國人的文化遺憾。


到了文革,中國很多傳統文化幾乎被徹底破壞,藝術文學戲劇建築 宗教等都進入休克狀態。唐代木建築-奈良東大寺,藏傳佛教文物-胎藏界曼陀羅卻在日本保留。南韓海印寺也保留了八萬塊大藏經木刻版。中國卻保存了很少宋代書籍的木刻版。

到了近十多年,中國的文化研究歷史研究等才急起直追。可惜,很多時候中國人研究敦煌仍然需要外國人研究敦煌的文獻。


到了今日,巴黎快將落成的Centre Pompidou-Metz由日本的 Shigeru Ban 和法國 Jean de Gastines 所設計。他們運用了中國人的藤帽結構來設計新大樓的屋頂。中國人呢?看看北京,他們特 別採用外國建築師的設計,譬如像金屬蛋的國家大劇院和浪費空間的有如兩個大L的央視總部。很少利用中國傳統智慧來設計現代建築物。



其實, 香港也有類似情況。完完整整的香港電影歷史的書籍竟然來自大陸。
香港報紙歷史的書籍也 來自大陸。煩請香港學者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