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賴伯疆的廣東戲曲簡史,明朝出現了四大戲曲聲腔,弋陽腔、餘姚腔、海鹽腔、崑山腔。弋陽在哪裡?在江西省內,景德鎮市以南,鷹潭市東北,上饒市以西。餘姚則在寧波與紹興之間。浙江嘉興市海鹽縣則在錢塘江江口。崑山則在江蘇蘇州,非常接近上海。這麼遙遠的地方跟廣東戲曲有什麼關係?
明朝中葉到萬曆年間,新會順德佛山一帶,戲曲活動非常活躍,影響了社會風氣,後來這類戲曲被稱為廣班戲曲。伶人演出雜用方言與官話,聲腔吸收了弋陽腔,並且結合了當地歌謠和民間曲調。雖然後來廣班戲曲變成了廣府戲,廣府戲變成了粵劇,但是仍然保留弋陽腔中激昂高亢的腔調。
原來粵劇的聲腔吸收了弋陽腔。聲腔即是旋律。粵劇的聲腔可以分為固定旋律的曲牌體或者跟隨演出者變化的依字行腔。為何粵劇吸收了弋陽腔?其實,當廣州府在清乾隆24年(1759年)被設立唯一一個通商口岸。自此雲集了各地商人,也雲集了各地戲曲伶人。為何弋陽腔影響最深?仍然需要多多考證。
其實弋陽腔有與各地民歌山歌結合的歷史,根據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徐渭所著的南詞敘錄,戈陽腔不斷與小調和道教音樂結合。早在明代中期,昆山弋陽兩腔就一同被召致宫中演唱,雖然彼此之間有着不同的特色,但也有相同之處。
不同在哪裡?相同在哪裡?根據樊鳳龍的弋陽腔曲牌音樂與南戲諸腔的關係,弋陽腔用鼓打節拍,在尾段一位唱眾人和。這種特色是從南戲繼承下來的。雖然像特色,但仍不夠具體,反而昆腔的特色比較具體。昆腔,即昆山腔,又叫水磨腔,特色文詞深奥、節奏緩慢,崇尚高雅,局限於士人,不為大眾所欣賞。反而弋陽腔的表現風格是通俗易懂,貼近民間地方。弋陽腔長期在北京舞台演出,慢慢採用了北京的方言,北方的曲調,演變成了京腔。根據曹暉的高腔溯源,弋陽腔/高腔主要特點是表演風格質樸,演唱曲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採用一唱眾和的形式,伴奏只用敲擊樂器,不使用管弦樂。自明代中葉,高腔流行全國各地,並且形成鮮明的地方風格。個人覺得兩者相比,除了採用高音外,昆腔溫柔細膩,弋陽樸實粗曠。
其實研究古代的音樂特色是難度很高的事情,因為沒有錄音,不知高低,不清楚表現手法,僅僅依靠前人的描述。各人描述手法不同容易產生誤解。另外戲曲在以前缺乏文獻記載與研究,要追尋宋元時代的音樂,很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