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英語的誕生(6)-國際語言


英 國孕育了歐洲的工業革命,為社會帶來變革,為當時的歐洲帶來很多新事物。由於新事物以英語命名,歐洲其他語言便直接借用英語詞彙。德語的英語詞彙,有 Handy, Photo, Trainer, Slip, Smoking, Fitness, Showmaster等等。法語中有le dandy, le smoking, 有些則出現二次創作, 譬如le rugbyman, le tennisman,le recordman.西班牙語則有'el líder' (領袖), 'el boicot' (杯葛) 和 'el mitin' (政治會議).

1776年之前,美國東岸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美國南部則是法國殖民地。來自英國東南部的移民常常遷往北部州份,來自英國西部即蘇格蘭威爾斯等地 的移民則居住在東岸南部州份,促成了各地的英語方言發展。美國獨立後,想擺脫英國影響,美國學者開始了改革英語的運動,改進拼寫和發音方式,並且編寫美國 的英語字典,來建立自己的標準-美式英語。後來美國不斷向西拓展,英語方言與當地法語互相影響。大量的黑奴也形成了黑人英語的社群。及後,歐洲各國大量移 民相繼入籍美國,學習英語,產生了德式英語,荷式英語,波蘭式英語,義大利式英語等等。無論學者如何提倡語言標準,語言仍然跟從社會而演變。

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大量的歐洲學者到美國定居,使美國在各領域研究有長足進步。英語詞彙的數量到了這個時刻出現爆炸性增長,特別是科學,科技,管理等領域,非常顯著。這樣延續了英語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一些法國與西班牙的語言學家見到母語不斷滲入英語詞彙,便猛烈批評,更要求國民跟從標準母語。可惜,仍然無法阻止事情發生。

東南亞國家本來也遵從標準英語,但隨著現代化發展,當地的英語文學也冒起了,於是出現了本土化的英語,不但採用當地詞彙,更容許文法出現變化。好像非洲英 語有大量祖魯族詞彙,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港式英語,中式英語等等。別以為英國英語有什麼權威,世界各地的辭彙也進入了英語世界。好像 ketchup,typhoon,tai-chi,long time no see,karma等已經進入了英語字典。其實,反過來,中文辭典也出現用戶友善(user-friendly),環境友善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互聯網普及,英語變化速度加快,網絡英語使用很多縮寫,簡寫,組合字,而且為舊字配上新意義。來自古高地德語twitter(zwizziron),本來指小鳥吱吱叫,現在變成了服務名稱,於是衍生了tweet的新意義,在衍生了retweet。 886,ma,la,lxb,tzr等廣東話和普通話縮寫也進入了網絡英語世界。古代依靠各地貿易來推動社會文化語言交流,現代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把文化語言交流加速十倍。

今日的英語是不斷吸收,不斷壯大,而且不斷演變,既本土化又國際化,成為一個活潑的國際語言。

-本章完-


有關文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