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三國之見龍卸甲



三國之見龍卸甲是李仁港作品。雖然名為三國,但故事與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甚至三國歷史無關。可以改名為趙人之見匪就殺。

趙子龍來自常山(今河北正定)早已經在家鄉為人熟悉,被推舉率領該郡義軍去投奔公孫瓚。沒有公孫瓚,劉備怎認識趙子龍?電影沒有交代劉備對趙子龍的知遇之恩,而導致趙子龍誓死效忠.

常山是曹操領土,趙子龍不能大搖大擺回家鄉.

諸葛亮滿腹經輪,不應該像市井之徒模樣吃飯.

大家都知道趙子龍在長阪勇救劉備家人。虛構的鳳鳴山繼續虛構吧了。

趙子龍其實有成親,更有兩個兒子,趙統趙廣。趙統官至虎賁中郎,並擔任領軍的職務;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但戰死沙場。

從新版本的故事來看,虛構的羅平安平日忠心,結局突然自私地出賣同鄉趙子龍,非常奇怪。曹嬰使用的火藥應該是幾百年後才出現的東西。用射箭來觸發火藥爆發更是可笑。不如直接向敵人開火。

從電影戲份來說,劉關張全是路人甲乙丙,諸葛亮曹操黃忠則是路人丁戊己。孫權更是空氣。因此什麼老戲骨岳華,劉松仁,狄龍缺乏發揮演技的時間。羅平安已經佔了很多戲份,旁白更要虛構的羅平安來唸出來。救命!

一部好的電影應該跟一個哲學學說差不多。好的紀錄片就是紀錄事實讓觀眾看見真相,不加添任何潤飾,而現象學把我們的理解及演譯從事實抽出來,直接找尋事實本來的容貌。好的唯美電影不求合理性但求美感,以美來看整個世界,就像絕對精神主義自己的世界因自己的觀念來建立,雖然充滿了勞累,但仍有詩意地活著。其實災難片也有讚美人類精神的快感,也可以充滿詩意。戰爭片則重反映人性醜惡,現實殘酷,猶如唯物主義所展現荒涼的世界。世界就是哲學的對象。一個哲學學說就是以自己的語言建立自己的架構來描述現實世界或者理想國度,而電影則以光影效果,演員,對白,服裝,場境作為自己的語言建立自己的風格來表現劇本裡的故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