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中文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百科全書應該以知識為本位,既專又博,以平實精準的文字向讀者介紹有關知識。知識必須具備三個特徵:被證實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信的(believed)。謠言與話題不應該當作知識來處理。作為編者,要以仁慈包容別人,以智慧處理事情,以理性探討問題,以正面意見來建立條目質素。

由 於條目內容是不斷更新和改進,條目素質就要視乎編輯進度,差異甚大,由不堪入目到非常耀眼。一般讀者是不能夠適應的,特別是那些習慣閱讀書本的人往往期望 書本內容的素質有某個程度的保證。因此,維基百科有些人會為條目評級,甚至為其重要性評級,例如特色條目就是一些素質非常高,可以當作典範的條目。優良條 目也是素質高但仍可以改善的條目。

維基百科是歡迎任何人參與編輯,這些人自稱為維基人。到現在為止,願意參與編輯的香港維基人都是以興趣 為動力,集中編輯與興趣有關的內容。可是,興趣大部分集中在香港常見的事物,例如電視,漫畫,遊戲,賽馬,煙火(煙花),明星等等。哲學文學藝術等各方 面,中文版本比英文版本仍然差很多,像中國藝術和佛教藝術,中文內容殘缺不堪,英文內容相對詳細。在中文版本維基百科的明星條目像小粉絲專欄或者八卦雜 誌,編寫角度很片面。相反,在英文版本的維基百科,周杰倫成了特色條目。其內容不只是單單羅列事件,唱片,而更闡述唱歌風格的建立與演變。相信一般香港粉 絲不能作這樣的闡述。那麼這就是專業的部分。這就是現時中文維基百科所欠缺的部分。整體來說,就是內容覆蓋面不足,難以稱呼為百科;內容深度不足,難以成 為可靠的百科。最終中文維基可能包含了香港人所有興趣領域的粉絲攻略。

如果我們把各種語言的維基百科作比較,英語版本固然遠遠超前,但是 有素質的比例跟中文版本一樣的低,都只是萬中有一。可是,由維基百科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大眾對它的關注及參與程度等來看,我們可以比較各地社會。縱使中文 世界人口眾多,註冊人數不少,真正參與貢獻的非常少,但編輯戰可不少。西方社會則尊重知識,比較客觀,中文社會喜愛爭論,什麼都拉到政治權力層面,否則就 是片面批判,好像什麼什麼科學其實是偽科學。當然當中國內地封鎖維基百科,禁止國民進入,情況得到改善,但這又證明了什麼。

人多應該好做作,但"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衣"。部分管理員及某些高層代表,冷言冷語,單單打打,打擊其他人的士氣,失去了應該有的溝通態度。有什麼編寫問題,要編者自己解決,沒有任何協作氣氛可言,讓 每個編者自生自滅,單打獨鬥。寫一些他們認為冷門的東西卻被嘲笑沒有人看,寫來幹什麼。試問怎樣可以建立百科?建立一科就可以。很多人捨難取易,逃避問 題,問題越來越巨大,難以收拾。由此可見便了解為什麼縱然人數龐大,但民間力量仍然不能跟歐美相比。

科大暑期推「虛擬大學」



科大獲教資會協作基金撥款700萬元,於今個暑假正式推出首 個結合港大、城大、嶺大及教院5間本地院校的「虛擬大學」計劃,各校的學分課程於本周起置於同一網上平台,5校200多名大學生可善用暑假免費修讀網上課 程,換取學分。負責計劃的科大協理副校長、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龐鼎全指,政府剛放寬非本地生入境政策,故正研究加入內地大學作伙伴,讓內地生也可加 入計劃來港參加導修課。

 龐鼎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現時本地大學生有 不少機會到境外大學交流,認識當地大學的課程特色及學習文化,反而對香港其他院校卻欠缺有關機會,「虛擬大學」正好做到這點。他指出,香港的院校各有特色 與強項,計劃正好可以「取長補短」,所以成功獲教資會重組及協作基金撥款,「科大的強項是科技,但本科程度的人文課程選擇不多,這方面致力推動博雅教育的 嶺大就提供很多;另我們也有一些學生畢業後想當教師教數學、科學,如果學生透過平台讀教院課程,便可以初步認識師訓的知識及教育理念。」

今夏首推6課程

 「虛擬大學」的運作,基本上是由5所參與院校將 現有的課堂內容錄影,再置於網上平台供不同院校的學生「上課」,並以網上系統進行練習及測驗,系統亦會記錄其學習進度;學生會定期(約2星期一次)親身到 提供課程的大學進行導修課,在課程完結前亦要考試。現時計劃已推出8個每個3學分的學科,其中6個在今年暑假可供學生選擇,預料有超過200人參與。

 龐鼎全指,計劃推行的最大問題在於與「正規」 課程的融合及院校間的學分互認,由於各校學生成績及資料均以不同系統作記錄,學生註冊、學分確認等均有技術問題要解決,所以暫時只以影響較小的暑期課程形 式推出。吸收去年暑假先導計劃的經驗,「虛擬大學」的學分互認會參考海外交換的模式,由課程提供的院校給予相關課程的證明,學生可向所屬院校申請豁免部分 學分。

研將內地大學納入計劃

 不過龐鼎全坦言,至今「虛擬大學」的反應未算踴 躍,加上教資會的撥款將於今年暑假後完結,未來要另覓資源讓網上平台繼續運作,以每學分收費是其中一個考慮方向。不過他指,大學4年制下通識教育會加強, 「虛擬大學」可望更有效提供大量程度較低的入門課程,甚至於正規學期推出。

 他又表示,近日政府放寬非本地生政策,他們現正與內地大學商討合作將課程提供於內地學生,「平日他們可以上網學習,長假就來港上導修課及考試,正好盡用兩地教育優勢。」

 科大化學工程系應屆畢業生周聖峰去年經計劃修讀城大提供的跨文化傳意課程,他覺得除能接觸本身專業以外的知識外,與他校學生一同上導修課及交流更能刺激彼此思維,從中獲益良多。

文史哲...哀

文學不但是藝術,更是滋養心靈的養分。文學讓我們感受別人的體驗,讓社會得到宣洩的渠道。文學注入了人類精神而得以恆久,人類精神也得到保存。詩可以言 志,文可以載道。在西方,歷史曾經以詩歌來記載。可是到了今天,暢銷小說作品往往只是語言藝術,甚至只依靠一些娛樂賣點來刺激神經,便換來一陣高潮。高潮 過後,又回復了沉靜。於是,不斷刺激導致賣點的堆砌,沒有靈魂的東西。當語言能力不斷下降,欣賞語言藝術又從何說起?當文字功夫不足,又怎可以滋養心靈? 香港人的中文英文閱讀水平極端化,究竟是喜是悲?

歷 史在中國非常沉重,在香港則幾乎被遺忘。市民每每因為社會急速改變,什麼都在一下子變成歷史,歷史卻在下一秒被忘掉。可笑的是我們新一代的文化,未曾好好 建立,便被下一代取代。取代週期由二十年,變成十年、五年,甚至兩年。什麼都被淹沒,什麼都被拆掉。我們一部份的文化跟隨歷史被拆掉。我們的身分慢慢流 逝,最後在全球化運動中被別人淹沒。希望景賢里與李小龍故居能為我們的歷史保留一點餘暉。

哲學代表了人類智慧與理性的光芒。光芒卻如宇宙 大爆炸一樣,在19世紀初爆發後,慢慢黯淡。慢慢沉淪於學院之中,在高舉應用科學的社會慢慢被人遺忘。哲學曾協助我們尋找真善美,曾指導我們建立幸福的將 來,曾是我們知識之母,更曾受到敬仰。今日,哲學不賺錢便被遺棄。問及很多香港人對社會要求,總是回答"賺到錢",期望錢使自己生活無憂。忘掉了哲學帶領 政治制度,保障正義、公平及日常生活。

資訊時代,缺腦時代



曾經風光一時的樓上簡體字書店,近月受人民幣率屢創新高、油價高企及租金上漲影響紛紛結業,其中有20多年歷史的龍頭書店文星圖書也不支倒地,上月底已關門停止營業。有文化評論員表示,旺角城市中心原有「香港書城」之稱,「家連文星都執笠,呢個書城都會散檔。」

方先生感慨地說,受到人民幣率不斷創新高,租金一年升兩成,加上油價高企,運費急漲,令樓上書店經營困難,「呢度舖租接近4萬,文星8萬,點做?8月租約期滿我都會搬。呢幢大廈曾經有7、8間書店,家剩番約3間」。

文星圖書負責人何月東,人稱「東哥」,有份創辦青文書屋,後另起爐灶開設文星。他十分愛書,立志經營書業,05年因區內簡體字書店如雨後春筍,競爭激烈,但他表示會堅守文星的陣地,「寧可拚死沙場,也不會臨陣逃避」,但最終難逃結業命運。

文學歷史哲學的書籍都是需要腦力來消化,所以文史哲的銷售數字、這類書店能否經營不但反映閱讀風氣,也反映了腦力指數,對腦力的欣賞指數。資訊及知識爆炸,需要更多腦力來處理和欣賞。只有高度腦力才能在這樣變幻莫測的世界站在前沿,定出方向,找到謀取社會幸福的計劃。

德意姓氏

近期無意在舊資料中發現某些常見的德國和意大利姓氏有一些共通點。好像Otto von Bismark 和 Leonardo da Vinci。原來德文中的von就是英文的of。義大利文中的da就是英文中的from。Vinci是托斯卡納內的小市鎮,而Bismark則是德國薩克 森-安哈爾特州內的小鎮。

因此Otto von Bismark就是Bismark小鎮的叫Otto的老兄。Leonardo da Vinci就是指來自Vinci小鎮的名叫Leonardo的年輕人。

投資還是受保



投保者購買保險就是為了當遇到意外時能夠得到適當賠償。在保險合約開始生效期間,需要定時向受保一方付上定額的保費。然而作為受保的保險公司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資產金額。

相信大家非常熟悉投保一方的角色。可是,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想像過,我們也可以成為受保的一方。我們在哪裡可以定時收到定額款項,而當某些條件發生便要付上一大筆款項?

像 不像近來的結構性投資產品-累積認購期權。投資者需要有一百萬資金。在合約期間,只要符合條件便能夠收取定額收入,但當股票價格比認購價低,便要大量購入 合約指定的股票。如此看來,這種保險就是要為股票下跌的"意外"/"風險"而投保。所謂的投資者,由於投資金額達到一百萬,便被定義為專業投資者。他們可 能不知道變相成了受保者。投保者呢?最大可能就是銀行本身。

不知道這類的投資產品會否演變成信用違約掉期合約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