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神荼鬱壘



神荼鬱壘是什麼?其實就是我們的一對門神。



神荼大多手執斧鉞居左;鬱壘則手握金瓜鎚居門右。
此類門神為道廟所採用,如台南市天壇者是。其源起已如文前所述。
「二神」之造型,據【封神演義】描述,神荼是「面如藍靛,眼似金燈,巨口獠牙,身軀偉岸,方天戟上縣豹尾」;鬱壘是「面似瓜皮,口如血盆,牙如短劍,髮如硃砂,頂生雙角,加鋼皮斧似車輪」。

根據康熙字典,引用東漢泰山太守應劭的《風俗通》,上古時期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能看管百鬼。十二月歲竟乃畫神荼鬱壘,並且掛於門前來闢邪。

其實《風俗通》也是引用別處,謹按《黃帝書》「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有桃樹,二人於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神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禦凶也。」

昆弟是什麼?昆弟是兄弟,能稱兄道弟的親密好友。度朔山則始見於山海經,是東海的山脈。

讀音方面,根據字典,神荼鬱壘的粵音不是唸作"神圖鬱呂",而是唸作"神書鬱律"。奇怪的是,只有神荼的荼,才讀作"書",只有鬱壘的壘,才讀作"律"。情況就像吐谷渾的粵音,不讀作"兔榖混",而是"凸肉混"(漢語tu-yu-hun)。

荼,唐韻,正韻(明),同都切,音塗。西周時期,《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秦漢時期的《爾雅‧釋草》:荼,苦菜。根據康熙字典,荼又有另外好幾個音,宅加切(唐韻),直加切(元代六書正偽);時遮切=闍(宋集韻);余遮切=邪(宋集韻)。荼陵就是唸作邪陵。當荼作為姓氏,也唸作邪。

然而,壘又如何?根據康熙字典,宋代廣韻-力(li)軌(gui)切=lui,宋代集韻和元代韻會,魯(lu)水(shui)切=lui。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壘就是軍壘,始見於周禮夏官。另外,壘又可根據宋代集韻讀艮(gen)斐(fei)切,即gei,形容山的外貌。

在追查粵語讀音中,仍然有幾個問題。為什麼字典引用的讀音,最早只是唐代的唐韻呢?因為,中國最早的韻書就是隋朝的切韻。唐韻是根據切韻來修訂,所以難以追查西周秦漢時期的讀音。

切韻,唐韻,集韻,正韻是否記錄粵語讀音?當時粵語地區被稱呼為南蠻之地,地位不及中原河南(中州)一帶,好明顯韻書是記錄中州音。幸好,這些文字在秦漢時期從中州傳入領南,粵語讀音最初應該跟從中州音。可惜,隋朝是五胡亂華之後,自漢朝以來200多年,隋朝中州音已經混入了五胡之音,應該與嶺南粵語分道揚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