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聯合國氣候改變大會4大議題
聯合國氣候改變大會的長期行動特設小組展示了各方代表在未來公約應該包含什麼內容仍然意見分歧。可是,對於峇里島路線圖,各國都同意未來公約要有共同長遠的願景和四大部分,一加強遏止溫室氣體的排放,二適應氣候改變,三技術轉移與發展,四融資安排。
每一個部分都仍然有談判繼續。譬如,討論誰應該為長期減排目標加上中短期目標。雄心萬丈的長期目標,橫跨數十年,在調停的幾年間不採取行動的風險與峇里島路線圖要加速朝向可持續未來的野心剛好相反。
就我所看到,根據聯合國的氣候改變的科學報告能夠擬定比較清晰的全球減排目標。可是,卻不能為個別國家制定清晰的減排目標。因為減排目標往往牽涉到國家的其他方面,如經濟,財政,技術,教育,法規等等因素,而且各國對分擔減排比重意見不一,加上美國這個發達國家近乎無意減排,難有共識。幸好,歐盟國家對於貧窮國家要承受發達國家所帶來的氣候災難深表同情。他們願意提供10億到30億歐元在未來3年內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的影響。
雖然目標明確,但實際行動卻又是另外一個大問題。第一,美國經常拖欠聯合國會費,2009年達到10億美元。這樣導致聯合國缺乏資源推動計劃。第二,歐盟的資金時期太短。氣候改變的影響是長期的,撥款時間則是短期,造成資金的長期壓力。第三,行動緩慢早有先例。就峇里島路線圖當初的目標,已經有報告顯示進度落後。第四,金額是否足夠。看看,埃及水利工程-阿斯旺水壩-工程開支已經達到10億美元。如果一般水利工程支出是5億美元而歐盟資助一半,歐盟大概能夠支持20項工程。可惜,別忘記氣候災難影響範圍大,20項應變工程是否足夠?
未來公約中的技術轉移與發展及融資安排,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財政支援也是談判的核心問題。
向貧窮國家轉移技術,在某個程度就是犧牲了富裕國家自己的利益。歐盟的氣候公義日漸高漲,非常願意轉移技術。在中國,綠色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已經一日千里。從多晶硅與太陽能電池板的產能過剩,電動車效能高價格低,可見一斑。
其實,中國在應付氣候改變方面,早有佈署。在2004年,草擬了《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5年,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2007年,已經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並且通過了《節約能源法》。通過修訂《節約用電管理辦法》、《節約石油管理辦法》、《建築節能管理條例》來完善能源效益標準。中國在草擬辦法很有辦法,但如何貫徹法律規管落實執行則大打折扣。
融資方面,隨著金融海嘯,變得特別難安排。美國自身難保,歐洲則受美國拖累,中國要大量資金推動國內基建。縱使有國家建議以世界銀行來管理資金,在這樣缺乏資金下,南亞,南美與非洲仍然要自求多福了。
除了以上的各部分,減少排放的工具也是討論的一部分。譬如,怎樣減少伐木。森林的萎縮增強了溫室效應。原則上,各國要制止伐木,甚至增加植林面積,來緩減溫室效應。雖然保護樹林不是潔淨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一部分,但越來越多聲音要求納入機制範圍。
參考資料:
The negotiations in the period up to COP15
延伸閱讀:
氣候談判:香港勿拖國家後腿
峇里島路線圖能改善全球氣候嗎?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