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唐君毅的信疑悟通言(轉載)


(一) 信

此文所謂學問之階段﹐要活看不要死看﹐人一生學問當如此﹐對任一學問亦當如此。

學問的第一階段﹐是相信他人的話﹐此他人﹐或是父母﹐或是朋友﹐或是師長﹐或是所佩服的今人古人﹐或是公認的聖賢﹐而依他的話去思想。

小孩子初走路時﹐必須扶著大人的手走。

學問的第一階段﹐不能是懷疑﹐與反對。因絕對的懷疑﹐是一虛空﹐不能成一開始。絕對的反對﹐使任何學問的開始﹐成不可能。

一個小孩子﹐愈能專誠的聽人講故事或講話者﹐這小孩子便愈是大器。

一個人聽人講話﹐而不假思索便先信為真﹐不疑其為欺騙﹐這亦是其愚不可及的大器。

器之大﹐在其能容物﹐人心之大﹐首先表現於其能信與願信之量。

(二) 疑

學問的第二階段是疑。

人因願信﹐欲求有所信﹐而聽人之話或讀古今人之書。然我們對持論相反之各種話與各種書﹐不能皆信。而人之話與書中之思想﹐亦可與自己之經驗及思想相異或相矛盾﹐而不能不疑。

對一切人之話與書中思想皆相信者﹐必至無一真信。這樣治學問﹐永不會有自己的思想﹐至多只能記得他人的話或書中之文字而已。 -- 此即記問之學。記問之學到家﹐亦不過等於一人形字典﹐人形辭書﹐此之謂讀死書﹐聽死話。

人之自己的思想之開始﹐是疑他人之話﹐疑書中所言﹐亦疑自己之意見思想﹐恐怕不對。而對相異相反相矛盾之思想﹐求一抉擇﹐求一會通。

人在疑時﹐如小孩之開始獨立走﹐左亦不是﹐右亦不是﹐忽然跌下﹐忽然爬起。

人之學問歷程﹐都必須經過一羣疑並興﹐寢食俱廢之階段。在此階段﹐我們常不免覺父母﹐師長﹐朋友﹐古人﹐今人﹐聖賢先知之言﹐若無一可信。煩悶之極﹐常會生何必讀書何必治學之感。

然人不經「疑」者學問必無進步。而在學問中﹐愈能大疑者﹐而感大煩悶者﹐愈是大器之微徵。

(三) 悟

學問的第三階段是開悟。開悟是任何學問歷程中都有的。

疑是山窮水盡疑無路﹐開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是菰蒲深處欵無地﹐開是忽有人家笑語聲。

人家笑語聲﹐只是自家笑語聲。這即是在可疑的一切之外﹐發現不可疑的某物或某事或某一道理﹔由此而發現不可疑的某些物﹐某些事﹐某些道理。

「誰謂河廣? 一葦航之。」人只要發現一個不可疑的﹐便可開始去航渡真理與學問之海。

各人所發現的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可各不相同。但是一定要有。亦絕不會莫有。重要的是人要常常去自覺其有﹐人之思想﹐乃自然環繞此不可疑者﹐而生長而開展。

人在覺有不可疑之事物或道理時﹐人在學問境界中﹐才可說有心得。此所心得者﹐無論是異於人﹐或同於人﹐都是我的心得而屬於我﹐皆對我有至高上的價值﹐亦莫有人可以奪去。

人在學問中﹐有心得時﹐便會自覺以求有所心得﹐為學問之目的。於一切他人的話﹐一切的書的文字中之一切思想﹐都要反求諸自己的心﹐而看其是否真安放得進去。於心不安﹐絕不含糊﹐而不即信為真。把他擺在心之角落中。此時人是「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人﹐不敢以為非也。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何況朋友? 何況師長? 又何況名流學者? 何況流俗的意見? 人在學問中﹐真有真知灼見﹐便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人由此而自己作自己思想的主宰。而人只要真能為其自己思想的主宰﹐人遂皆可在其獨立蒼茫自用思想時﹐自覺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四) 通

學問的第四階段﹐是由一點一滴的心得﹐連系成綫﹐成蛛網﹐成面﹐成體。人的心﹐乃以思想的內容之逐漸廣大而開展﹔於是其自尊心亦一復向上凸冒﹐更絕不至化為驕傲。乃由其心之廣大開展﹐化出一涵容他人之相異思想的度量胸襟。與我相異的思想亦許真﹐亦許錯。與我相異而皆真者﹐皆如道並行而不悖﹐人乃見真理世界﹐真是坦坦蕩蕩的亁坤。與我相異而錯者﹐與真固不相容。但是一切觀念思想的錯誤﹐都由於其越位。把越位的觀念思想﹐重加安排﹐使之各還原位﹐即不錯。馬有角是錯的。但角的觀念﹐本身並不錯。角的觀念﹐本是用在牛羊類的。牛羊有角﹐原是真理﹐把馬與牛羊混淆﹐乃生馬有角之錯。去此混淆﹐把角之觀念﹐再還於牛羊之類﹐便對了。

一切人類之錯誤﹐皆可作如是觀。由此而我們遂知一切人類之錯誤思想﹐皆依於真理﹐亦皆可重加組織安排﹐而化之為真理。

由此而人可了解錯誤的世界。錯誤的世界之底層與上層﹐皆是真理之世界。無論人如何犯錯誤﹐而此底層與上層之真理世界﹐卻永遠安靜而瑩澈。

人在真知錯誤之世界之底層與上層﹐即真理之世界﹐人遂知隨處翻過錯誤﹐透過錯誤﹐以發現真理﹐而同時能寬容他人與自己之錯誤。他知一切錯誤﹐在真理世界前﹐都只如浮雲過太虛。他們最後要隨風吹去的。

人之學問﹐到此境界﹐乃能有學問之樂。真理之世界是坦蕩乾坤﹐故可樂。真理之世界悠久而恆在﹐故可樂。樂真理之世界即樂道﹐樂道即學問之第四階段。

(五) 言

學問之第五階段是知言。知言是知真者之所以真之各方面之理由﹐而又知錯者之所以錯﹐與如何使錯者反於真﹐由此而後人能教人﹐能答人之疑問﹐能隨機說法與自由講學。

人之知一真理﹐總依於一理由。但是一真理﹐不只有一方面的理由﹐且有多方面的理由﹐以至有無數方面的理由。此即邏輯上﹐所謂不同前提可得同一結論。人常是自一條路通羅馬。然而條條大路都通羅馬。所以人從一條路到羅馬﹐不能便定居在羅馬。還要再離開羅馬﹐試去從條條大路走到羅馬﹐通羅馬。由此人才能把其他路上的人﹐亦帶到羅馬。並且對於想到羅馬而已走上崎嶇小路的人﹐或背方向而行的人﹐指出到羅馬的道路。此即是使迷失真理之路而犯錯誤者﹐知其所以錯﹐及如何可反於真。由此而後學者成為真正教育家。人要當教育家﹐亦才真知學問艱難﹐學問的無窮﹐與教人之不易。因通羅馬的大路﹐莫有人走的完。而走上崎嶇小路背方向而行的人﹐是太多了。

故人之學問﹐到了想當教育家的階段﹐人將重新再感到他自己之無知。

他之無知﹐是因為他之不能定居在羅馬﹐而要離開羅馬﹐去重走生疏的其他的路道﹔重與未到羅馬的人走錯路的﹐站在一起。這樣﹐他是不能免於無知之感的。因為他的無知﹐即是他自己的無知。於是他與他們不免同樣的要處處感到惶惑與疑難﹐並沿路問人。由此而到學問最高境界的人﹐看來便與無知無識的人一樣。曾到羅馬者與未到羅馬者一樣。你說你到過羅馬是無用的﹐因為大家同在一生疏的路上。

這亦就是孔子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蘇格拉底之所以說他自己之無知。牧羊人此時自己亦化為一個羊。聖人最後亦與初學步的小孩一樣﹐而只有一樸實的信心。即相信大家翻過崎嶇的小路﹐終會走上的羅馬大路。

這亦就是學問之最後的第六階段。

特首促教育局交林慧思事件報告



特首促教育局交林慧思事件報告?! 同樣引起公眾關注的,還有警方無力處理兩個意見不合的團體發生衝突。應否敦促警方或者成立獨立調查小組來提交一個客觀的報告呢?另外,接二連三在香港播放的美國電影都有程度不一的粗口,也能引起公眾關注會否對青少年造成影響,廣管局又應否提交一個客觀的報告呢?同樣,某些電視台的晚間戲劇節目中某些情節特別嚴重,也引起公眾關注會否對青少年造成影響,廣管局又應否提交第二個客觀的報告呢?
高官的個人利益申報制度都引起公眾關注會否對整個社會對政府的信心,為何不敦促提交一個客觀的報告呢?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讀書難


對教育有熱誠的人應該要讀陶傑在光明頂所介紹的談讀書,再從錢穆和唐君毅說起。從讀書中反思對錯優劣,見賢思齊,見惡則思其所以惡,並引以為戒。在爭議中本著良心辨方向,誓保精神清泉以漱溟於俗世。

光讀而不思則讀不到其所以,光思而不讀則無以為據而入虛妄。廣讀反思則盡見世情之對錯,手法之優劣,文章之高下,加以融匯貫通,如通識之本質。

讀一本書易,讀通一本書難,多讀十本以知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才可作對比。早見某君程式只靠比較各個視頻內容來判斷前文後理,而無該科知識,便得到如新學生的理解效果,可見有所不足。


讀書養德,教化眾人,天經地義。唯獨缺乏邏輯,社會運作基礎鬆散,失效後只是推倒重來。循環的歷史教訓更早使人迷茫。形上的追求暗示形下的軟弱,思想精神無法引領社會發展,也使人迷茫。

On the search of self developmen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about why reading a lot.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And you do not look like a techie.

A techie can master a tool. He can transform human solution into computer solution. Even most of the algorithms are inspired from daily life.

However, the limit is on the tools themselves. It can be good if tool is used properly. It is bad if tool is misused. Technology should set us free but the authority uses it to enslave us. Text message tool makes communication easier and faster but not yet better. Videos enrich the sensation but not the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removes the barrier among people and also reduce the combat distance in the conflict.

I am not reading a lot. Some more peoples and friends do read a lot. Reading can broaden my vision. Reading various types of books can enrich myself. It is also a certain kind of the kick start of self development. Know it before you work on it especially when it is not something new. As the time goes, certain areas will be the targets. Systematic reading and exercise is required. It is quite similar to studying a PhD program.

Someone asked why a student need to study Ancient Japanese language when he is going to write PhD paper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Why is it required to stud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when studying Chinese history? In fact, nobody would tell you what do you need to study before reaching a milestone of your research. All those things should be discovered by yourself. We assume a researcher or a PhD student is reasonable, we may trace the reasoning path. Study Ancient Japanese language when studying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because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researchers may not know the relations before studying. In fact, most of the (new) relations are found after studying in other similar areas.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original desires of mankind. Self-development is also a natural tendency. These affairs should be driven by some ultimate goals and values defined in humanities. And this would make us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