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

最近看了一本書,報告了新加坡高等教育,探討了政府在策劃、提供資金、政策推行中所擔當的角色,如何建立高質素可持續的教育制度。這個研究勾畫出教育制度架構,多元化的教育機構發展,學生數量上的增長,與及為何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到海外留學。分析指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特質在於合適性、質素追求、研究、教育制度服務社會的角色、國家與教育制度的關係,制度上融資安排。除此之外,還討論香港可以借鏡的地方與當前的挑戰。

新加坡工業發展

新加坡教育的發展與社會及工業發展息息相關。新加坡工業發展,基本上分四個階段。60年代,獨立不久,勞動密集的工業剛剛起步,失業率只是輕微下降。70年代,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改善了生產技術,失業率下降到10%。政府明白需要再提升和改善生產力。80年代,教育發展部門推行現代化,就是所謂第二次工業革命,把傳統工業轉為技術密集工業,失業率下降到2.5%。90年代末,失業率下降到1.3%。

高等教育架構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在結構上與香港差不多,同樣繼承了英國模式。自從1960年代,發展出多層需求導向,多功能的教育模式,以適應快速膨脹經濟的多元化人力需求。讓畢業生有合適的技能與知識。1979年,整個教育向著科技、會計與商業管理傾斜。1990年大學畢業生達到25307人,是30年前的7倍。教育佔政府開支的比重從1970年的13%,1980年的16%,上升至1990年的26%。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大概分成三層。第一層,就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負責培養專業人才與行政管理人才。第二層,就是理工學院,譬如南洋理工學院 (Nanyang Polytechnic),義安理工學院 (Ngee Ann Polytechnic),新加坡理工學院 (Singapore Polytechnic),淡馬錫理工學院 (Temasek Polytechnic),共和理工學院 (Republic Polytechnic),負責培養科技人才,中層技術管理人員。第三層,就是工藝教育學院,提供全面的技術訓練,專門培養技術人員。

香港方面,政府把理工學院提升為大學。於是出現了高等教育觀念上單一化,幸好各大學保持各自特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不致單一化。

教育需求

從過往的教育發展看到,是以工業需求為主導。負責專業及技術教育的部門是由貿易工業部長來擔任主席,這樣便加強協調商業及工業對教育的需求。

1991年新加坡政府定立4個社會第四階段的發展方向。
  1. 經濟動力
  2. 國民身分
  3. 生活質素
  4. 建立環球性城市的佈局
為了配合這個發展方向,政府除了改善教育與技術外,還要吸引外來人才以提高國家的競爭力。新加坡就是利用這些優良,高度資助,職業主導的教育機構來吸引海外學生。

香港的大學嘗試製造多元文化環境,但是中國內地學生數量龐大,海外學生比例嚴重不足,似乎是學習環境內地化。這個其實也是海外大學所面對的問題。


入學方面

政府明白追求大學質素,要從入學標準著手。如果新加坡國立大學放寬了入學標準,他們認為會導致:
  1. 能力低的學生在大學時期越來越難與準備好的學生競爭
  2. 高退學率等於浪費珍貴資源
  3. 能力低的學生普遍影響能力高的學生的學習
  4. 有關學位會貶值
  5. 比較差的畢業生會得不到應有知識與技能,在高度競爭技術為主工作環境難以表現出眾
  6. 製造大量失業的畢業生
為了保持大學學位與文憑的質素,入學標準與英國傳統大學看齊。大學以質素為主的甄別過程,政府需要提高中學生的質素,於是嚴謹的考試制度成了中學教育的重 心。憑著嚴謹入學條件與學院本身的質素,退學率只有5%。

這個要點與香港的大學擴大收生的方向很不同。隨著教育越來越普及化,進入大學的學生質素差異越來越大。因此,拉近學生差異已經是非常艱鉅,提升整體質素更是難上加難。在制度中表現差的學生可能是因為未能適合學習模式,勉強入讀大學可以有反效果。

學院質素

學院本身的質素要看幾個指標,其中一個就是師生比例。新加坡政府嚴格控制學院的師生比例,一般 都是1:10,醫學院則是1:6,牙醫更低至1:4。

為了把教學質素提升變得更有效而且制度化,新加坡強硬執行任期政策,設立獎勵制度來鼓勵優質教育與研究,鎖定師生比例並且配以良好的教學科研設備,讓教學 人員在職進修以提高技能與表現。1981年有超過90%大學畢業生能夠在畢業後6個月內找到工作,85%的工作性質與所學相符。


研發方面

1995年,國家在研發開支佔GDP的2%,私人機構佔了一半,1萬名工作人口中便有40名從事研發活動。根據在新加坡政府的政策,研究的目標要側重長遠經濟發展方面。於是,研究項目所產生的經濟優勢很大。


海外留學與海外學生

新加坡主動送學生到海外留學,其主旨在於
  1. 為政治及行政方面培養第二梯隊
  2. 讓學生接觸工業發達國的制度,思想,知識與文化
  3. 在全球化議題中建立全面而健康的思想,以面對日益白熱化的國際競爭
另外,海外學生在新加坡畢業後,需要在當地工作3年。這樣避免人才外流,為別國作嫁衣裳,又可以加強本地學生接觸外地文化,造就多元文化環境。


整體

新加坡的教育策略明確,目標很清晰,政策緊貼目標,政府執行迅速,力度大,配套充足。教育政策的重要因素是有效果的計畫,有效率的執行策略,人力物力財力都慷慨供應。

從新加坡身上看到,
1) 教育、市場、經濟增長之間聯繫非常重要
2) 不妥協的追求教育質素
3) 教職員的聘任政策
4) 研究的優先次序(尤其是側重長遠經濟發展方面)
5) 教育的優先次序,成本效益與管理
6) 在各行業的財政安排

雖然新加坡教育成績很突出,但不是沒有隱憂,譬如學生被分流,他們的自由選擇被剝奪。由於研發的目標受制於政府,學術自由受到質疑。在這裡,我們也可以反思一下,高等教育是否只是為企業培訓優良員工,為政府培訓政治人才?

1 則留言:

fatlouis 提到...

新架坡的家長式教育和施政,我個人認為是太拘束,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