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的歷史究竟有多長?有人說明朝攤手五在廣東傳授京劇。有人說由崑曲傳入後,與本土的南戲劇結合產生粵劇。也有人說可以追朔至先秦的齊言體民歌。
根據粵劇史(賴伯疆,黃鏡明,ISBN: 7104000062/J6),唐代廣東南海郡太守已經有散樂在宴會中娛賓。每年中元節,開元寺上演百戲。廣州府誌記載唐宋兩代,廣州城北的將軍廟,"歲為神會作魚龍百戲,共相賭戲,蕭鼓管絃之聲達晝夜"。
明初孫蕡的廣州歌記載,"閩姬越女顏如花,蠻歌野曲聲咿啞"。孫蕡是元末明初的廣東順德人,洪武4年(1371)擔任工部織布局使。
根據粵劇春秋(ISBN: 7218005543/K),明代佛山有參軍戲的演出。明成化17年(1481),佛山石灣太原霍氏族譜中霍氏仲房七世祖記錄,"一年之景,元宵之燈酒,三月三之粉飾,五月五之龍舟,七月七之演戲,世俗相尚,難於禁革,...七月七之演戲,良家子弟不宜學習其事,雖學會唱曲,與人觀看,便是小輩之流,失之大體,...後之子孫,遵吾墨囑。"
明朝嘉靖年間,廣東流行昆腔雜劇,廣東通誌卷20風俗記載,"江浙戲子至,必自謂村野,輒絕謝之。"
廣東戲劇來自南戲,初期受到崑曲影響,大部分劇目或者曲牌都跟崑曲大同小異。譬如,六國封相與崑曲金印記相似,八仙賀壽與崑曲牧羊記,慶壽在曲詞工尺譜相似。烏江自刎與崑曲十面埋伏曲文一樣。
乾隆24年(1759) 建立粵省外江梨園會館,1791年所立的碑記載當時進入廣東有47個戲班,其中浙江姑蘇班佔14個。因為當年乾隆下令廣州為唯一通商港,各地商人雲集廣州。
這樣明顯地指出各地商人吸引了各地戲班到廣州表演,加速了當地藝術交流,讓粵劇快速成長。
可惜究竟什麼時候粵劇已經具備雛型,現在仍然難以考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