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自省



有 時候今天的學生真是有點無奈。通識課程新鮮,老師有點無所適從,學生更無從入手。另一方面老師也有點無奈,學生不肯用功,只求捷徑,迷信猜題目,時常要求 "放水"。無論是中學生,大學生,甚至已經有工作的,都有類似的問題。互聯網的時代,什麼都求快,以為什麼都可以馬上達到;資訊爆炸,以為知識智慧唾手可 得。因此在學習上,求捷徑﹔在知識追求上,毫無動力,更遑論在修身修德之上下功夫。

古代的中國人早已經知道明德格物的道理。所謂格物,致 知,意誠,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追求事物本質,所以知識有所增長,促使客觀理性虛心學習,真心而有誠意,後來有了對自身品德的追求,引領 家庭朋友跟從,在政治上才可以依靠智慧與品德來領導國家,最終帶領世界走向和平。

現在,很多人退化到一種程度,就在第一步格物都未能做好。反而,外國學界能夠在知識上快速成長,相信是數學,邏輯及科學方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能夠讓其他人去跟從,而不是單單靠覺悟或者領悟來傳授。

例 如他們在語言與倫理都有更深入及更高層次的剖析。語言學中的元語言就是以語言來描述其他語言,讓我們能夠討論意義,衍生,語法,用法。後設倫理學則探討何 謂倫理,什麼條件下才有倫理,倫理的法則是怎樣。簡單來說,當我們問問題的時候,就問這是否一個問題,在問什麼東西,問題本身有沒有問題,問題有沒有答 案。如果現在沒有答案,有沒有尋找答案的可能性。

各樣各樣,都是一種自我醒覺-reflection。對自身一個了解。當家長不斷逼使小 朋友學習各式各樣的東西,可能最忽略的就是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如何學習,就要了解自己如何學習,才可以改善學習能力。在高速變化的世界中,高速地自主學 習。當然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只是機械地學習,更牽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簡單來說,我們自小便開始觀察,模仿,後來開始了解,分析,最後就是表達, 展示,歸納,應用。


好像有些念書的人,以為念了書就得到高分,但是他們往往在念書時候,不能集中,把書的字念出來,抄出來,內容 卻從來未曾停留在心中。不求甚解,無助於學習。又好像有些念經的人,以為念了經就得到平安,但是他們往往在念經時候,緊抱著雜念,把經文的字念出來,內容 卻從來未曾停留在心中。形式化的動作無助於修行。好像禪修就是通過艱苦的生活來靜化心靈,實現自在的生活。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所面對的困難,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要克服的不是環境,而是自己,所謂佛學中的四聖諦-苦集滅道。因此,自省的功夫是不可免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沒有留言: